人生就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享受的是大家“一起玩”的开心而已。
学习,发展,成功,失败,挫败等等操作或者历程,都是人们的一场场的角色扮演,
成功或者发展的状态就增强塑造大脑中正向神经回路。
失败和挫败就不断增强塑造大脑中的负向神经回路。
正向神经回路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习惯性的过上了乐观积极的人生。
负向神经回路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习惯性的过上了悲催的人生。
很多时候,大家遇到不高兴的时候或者冲突的时候,不是谁不好,谁不对,做错事,谁害了谁
而是大家相互扮演的角色冲突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角色冲突的时候,只要有人调整角色行为以及角色行为期待就可以没事一起玩了。
而且如果有一方不要调整角色行为该怎么办呢?
其实双方中只要其中聪明的一方能调整就没事拉。当然,有时候,俩人也可以选择适当分离一下,冷静一下,再到一起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可能就会有改观了。
但是有一点无比记住,当我们遇到角色扮演挫败或者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处理这样的问题,转变成成功的经验,否则这些挫败感就积累在潜意识中,持续增强负向神经回路。
所以当你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只要从“角色扮演”角度想一想问题的根源就可以了。
有些儿童面对分配的角色与相对角色,是无法做到理解游戏内容,游戏规范以及角色行为的现象。
有些儿童再面对分配的角色与相对角色,是会出现畏惧,紧张,恐慌的现象,
甚至有些儿童会出现排斥,拒绝角色扮演,甚至脱离这个团体的现象。
举一个例子是米粒儿同学当学习委员的事情,被其他的班干部排挤,并没有发挥到班干部的职责的时候,她的内心其实充满了不安感,甚至对这个班干部的头衔出现畏惧,紧张的现象,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是孩子停下扮演这个角色,做一下调整,再来。或者可以跟班主任沟通,给予她一定的协助,一直到她能够找到在班干部这个角色里的胜任感和掌控感为主。
否则就干脆辞掉这个职务,不要让负向行为继续蔓延,壮大负向神经回路。
所以做父母的就要一定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这些问题,及时给予孩子说明,指导,引领,暗示,安慰与协助。
比如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和颜悦色的态度。
这个时候父母的或者老师的任何一个表情,眼神,态度,注意力,语词,语调,声音,音量,音色,动作,行为等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
同理化的接纳,支持,同盟,然后给予说明来合理化行为,给予指导来催化行动,给予引领来完成角色目标,给予暗示来促成相对角色的期待,给予安慰来温暖其畏惧或者受创伤的心灵。
因为孩子在这些角色扮演中的不适,如果能够立即得到父母或者老师们的鼓励的话,得到相应的协助的话,这些孩子的动机,情绪,行为就不会继续恶化,整个人的身心状态就不会继续消沉或者亢奋。
否则孩子们所有的负向行为都会发展出习惯化的偏好,发展成不可控制的,习惯性的悲观思维。
成就了孩子的悲观人生,因为孩子大脑中的负向神经回路已经被塑造的太过强大了。习惯性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