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初16 坚持原创分享第124天 19.10.7
约练感悟,本周第1场,总62场
“谁痛苦谁成长”,说的太好了。当我们感到不舒服了,那我们就先去成长,自我完善。在家庭这个系统中,我们不要求别人去做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先改变自己,也许会因为我们的变化,反而会带动到其他人的改变。
前天的情绪的确很大,在往负向的路上也跑的很远,可今天再往回看的时候,就是想笑,很小的事儿,怎么会?问题就是契机,提示了一个成长的机会。遇到问题,感到痛苦,愿意思考,希望改变,成长也许就慢慢的来了。
这样的一个经历,让我意识到,以后遇到事情能先稳一点,在没有好的回应的时候,不如先沉默,让真相飞一会儿,让思绪也起飞一下,也许这样的一个沉默会让双方都有思考。而且经过这次的咨询,把事情聊的那么透,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好像能有信心让自己不再去想那么多。咨询师老师还有个点也说的特别好,糟糕的体验,痛苦的感受,对比现在雨过天晴后的美好,会让人更觉得幸福,这么说来就又印证到刘老师说的“所有的事都不只有负向,任何事件都有其正向的一面。”
昨晚帮儿子整理行李,发现原来的毛衣都穿不了了,跟儿子说,先带着这些衣服,最近给他挑挑看有没合适的,儿子说,没事儿,你不用着急,要穿没有了我自然会去买。哎呀,突然觉得孩子又长大了。昨天不小心聊到学习,儿子说在学校游戏玩玩就会觉得没劲,好像有很多的事可以去做,在家里就是想要玩游戏,哪怕看电视看视频,就是不想去学习。就像以前,你们谁老让我学习我就不想学,现在没人特别要求我去学,我反而也知道需要学习。
孩子的这个想法,我想应该不是单我们家有,很值得我们家长去深思。刘老师说,每个孩子都希望能更好,可在我们一再的要求下,有些孩子反而会逆反,你越这么说我越不想这么做,久而久之,也许会成为一种习惯,不是故意想这样,但遇到这情况的时候就会出现条件反射的回应。相比关注孩子的学习,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关注孩子本身,我们不去聊学习,不去要求学习,可环境,成长阶段,以及本身的需求,孩子也会知道学习,主动与被动,我想大家都会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