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
一位老人,已是垂垂暮年。一艘小船,有些简陋,船帆打满了补丁。一片浩瀚的星空大海,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归途中张开血盆大口的成群鲨鱼、一位让全文裹着暖意在流淌的男孩。
在遥远的古巴,他们定格成了一副透着凄凉而又震慑人心的画面。
人到暮年的落魄,子然一身的悲凉,无一不在诉说着衰老的器官,三餐不继的生活,常常为吃饭寻求下落而感到厌恶,这样的一位老人却有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顽强精神。
这种在面对重重困难、自言自语、自我激励的精神,猛烈的撞击着我的脾肺,它们溅起的水花带着光跃然纸上,席卷了我们心中的四海八荒。
黑夜里,老人孤苦无依,只身于星空大海,与一条那样巨大的马林鱼和成群出现的鲨鱼,展开激烈而又残酷搏斗的画面,在我脑海久久回旋。
尽管,暮年的圣地亚哥捕鱼是为了生计,但他已经连续八十四天一无所获了。
而这次的第85天,老人决定去到更远一些的地方。
作为一位渔夫,每次出海他都怀抱着美好的向往,“没准能钓到大鱼呢,九月可是出大鱼的月份啊。”
天未亮的清晨,四周被黑暗包裹,只有码头星星点点的光,还有渔夫们收拾渔具,匆匆走路的声音。“岁数是我的闹钟”老人说,“为什么老年人都醒的早呢?是想拥有更长的一天吗?”
黑暗中,老人将船划向了大海。直到与码头越来越远,与自己简陋的小屋越来越远,彼岸,也只剩下一片模糊的星星点点。
从老人入海到发现大鱼而后与大鱼展开步步为营的周旋,那撑到极致的疲劳、难耐的饥渴、几近不听使唤的器官、比小船还要庞大的马林鱼,都是老人的对手。
与其说老人在与大鱼做斗争,不如说老人在与自己的年老、器官和无坚不摧的意志力战斗。“现在不是去想你缺少什么的时候。想想拿你现有的东西能够做什么吧。”
老人在海上独自战斗了三天两夜。此刻,遥远的海面还回荡着老人孤孤无依的独白,独白同时又折射出,一位年迈老人在面对人生至难时刻的高尚人格。或许,老人已经习惯了独自面对腥风血雨的人生,正如那片变幻莫测的大海。
但全文,老人唯一惦念的还有那个名叫马诺林的男孩。无疑,他是迟暮老人晚年生活的一抹温情,同样在全文中熠熠生辉。
最终,老人空手而归,尽管他战胜了那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成功也曾在心心念念间,距离自己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
就在老人盘算着这样一条到手的、至少1500磅的大鱼,可以换的多少餐食的时候;当他升起桅杆,展开满是补丁的船帆,准备返航的时候;当一度悬在生死边缘的苦苦挣扎以为可以稍事休息的时候。
可谁又曾想象,后面却潜伏着一场场更加残酷的战斗。
大海既仁慈又美丽,可是它也会突然变得极其残酷。这像极了,唾手可得的幸福被无端当头一棒,几近精疲力尽而后的绝地反击,一切归零的无奈回归。此刻,唯一牵动老人前进的,也许就是海岸线边,昏黄小屋里那张依旧简陋的木板床。
不断出现的鲨鱼,一次次挑战着老人的极限,它们掠取了老人的劳动果实。然而,在这片变幻莫测的汪洋大海,鲨鱼闻到血迹而出现,又是那么的合理,我们垂足顿胸,无限惋惜,也无法摆脱这属于大海深处的命运。
最后,老人击退了成群的鲨鱼,载着那条仅剩鱼头和鱼尾的马林鱼回到了海岸码头。摸索中,他终于回到了小屋,回到了木板床。好像这一切从未发生。
现实意义中的老人输了,因为他最终没能带回那条马林鱼。依然不能解决眼前的生计,依然会食不果腹,而充满晚年的悲凉。
然而,从某些方面,老人赢了。他战胜了自己,抓住了那条马林鱼,并击退了偷袭的鲨鱼,把自己从生死的边缘拉回到人世间,回到了自己最原始的家。“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决心,就能打败所有人”。
他的眼睛蓝的像海水,欢快而不屈。
这种不可磨灭,屹立不倒的精神,这种身处绝境,理智应对,绝地而反击的坚强意志,足以证明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这位老人与这片大海的故事,影射进我的生命,激励着我——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爱、美好和自由。
我也更相信,在出海的某一天,这样的一位老人,定能真正凯旋而归。因为,他从未放弃,因为他并不真正孤单,有一位喊他老爹的男孩,一直都在崇拜并爱护着他。
这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出版于1952年,是海明威的巅峰之作,也是全球公认的不朽名著。因精通叙事艺术荣获了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对于这样一本真正的名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解读。
但我惟愿,书籍所给予我们的营养和力量,让我们更加有勇气去追求生命中那些不可错失的真爱、美好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