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内在价值的探索》,刚开始看了一遍,觉得略略深奥,而后又读了几遍,觉得收获在一点一点增多。
这本书是作者阿玛斯进行内在工作时与学员互动的心得记录,他发展出来的“钻石途径可以反映葛吉央的教诲 苏菲神秘主义‘’,就像书里写的那样,
“他提醒我们不但要观察人格与心智的内涵,还要洞察人类内心最深的本质”,他将“人类内心最深的本质”称为本体,将智慧、爱 、活力、祥和、热情、好奇、快乐、信任、感恩等的品质视为我们生命本体的不同面向,而这本书就是本体展开而来。
这本书的编书格式其实有点像孔子的《论语》,是作者对加州和科罗拉多州内在工作团体的谈话集结而成,学生提出疑惑,老师进行讲解,妙语连珠,作者自序中,“一系列的谈话并不仅只是细微而祥尽的引领,同时也表达和彰显出人类本体的揭露过程,使我们能看到真实世界——我们真正的天性——中的神奇,奥妙,优美与富足”“这些谈话是针对特定学生在领悟过程中所出现的状态和阶段而准备的,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称为钻石途径,谈话一开始探讨的是内在工作所面临的各种状况以及必须了解的知识和问题,接着探索的是越来越微细而深入的各个发展阶段,最后讨论的是证悟的条件,以及最成熟的几个状态中有哪些需要了解的细节”
中间有一段,让我震耳欲聋:
“我们通常就认为对象本才算有价值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价值是我们附加在对象身上的某个东西,是我们决定了自己想看重的某个部分,所以每当我们改变时,价值观也改变了,但对象并没有变,既然价值是我们附加在人事物的某个东西,它一定是从我们心里冒出来的”。
我想 当我们对某一人事物珍惜,重视,觉得它好的时候,其实,我们面对的是我们心里赋予它的价值,我们认为它贵,是因为我们定义的价值高。
就像翡翠玉,其实它本是石头的一种,因为漂亮,被人赏玩,又因为稀少,所以格外贵重,再加上从古至今流传开来的“人养玉,玉养人”,以及古人和它之间所谓的纠葛,给玉石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人们对它愈感好奇,无形中推动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就变得特别高。
可是,静下来想想,当我们买它的时候,我们买的是什么?心安吗?还是说其实我们买的是心中的价值。又或者,我们买的是我们投射到这上面的高贵,实际却是内心的自卑和所有人都买只有自己不买,会被瞧不起的恐惧。
如果喜欢玉,那喜欢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有人天生喜欢玉,我承认,但是我的回答是,天生喜欢玉,可以,但是如果从来都不知道玉的存在,那喜欢的是什么?反正我喜欢玉,因为我喜欢玉的含义,但我不会非玉不可,因为拥有和玉相似的含义的东西很多。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当觉得玉不再有价值了,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人改变了心中对玉的价值。不要说外界的解释,问问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