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早起写字已成为我每天必做的功课,这个习惯还是源自11年前,也就是2005年,大叔爷爷和小叔爷爷来上海看姑奶奶,正好住在我爸妈家,那时我正怀孕待产,所以也住在爸妈家。每天早上起床,我总是看到大叔爷爷在写字,我奇怪的问他,为啥每天早上写字,他说,没为什么,反正早上起床就这样写几张,每天写,每天写。我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只认为这对健康很有好处。
后来因我生病,开始重新拿起毛笔写字,体会着写毛笔字的“慢”,希望用这样的“慢”来疗愈自己。儿子三年级时我鼓励他学毛笔字,正好和他的同学一起找到了一位好老师-朱老师。我每周陪他去朱老师那上书法课,看着他们写字,我在家里也开始认真的和儿子一起练习,写了一段时间,我也有了向朱启荣老师学习毛笔字的想法。一开始,朱老师并不同意收我,因为这个班都是像我儿子这般大小的小学生,后来,我每次拿着我在家里写的字请教朱老师,几次下来,朱老师看我还认真,也就同意收下我了。我的同学都是儿子辈的,我开玩笑的喊他们“师哥”、“师姐”。
因白天总有事情,发现也只有清晨是写字的最佳时间,安静,没人打扰。每次拿起笔,行笔在黑白间,一切都变得简单、宁静、平和、轻松。感谢我爸让我从小就接触毛笔字,从小到现在,我们家里都挂着大叔爷爷和小叔爷爷的墨宝,对我来说也是耳濡目染的教育。我自己的字我很少挂。
当我谈写字时,我想些什么?因为我以前学的是颜体,现在呢和儿子一起学欧体,但我就是无法走入欧体,这时朱老师提醒我目前要忘记颜体,而且这个阶段要大量的练习欧体,用大量的练习来取代我写字的旧习惯。这让我想起了李小龙的一个故事,曾有一个武学大师,想让李小龙把他的全部武功教给他,李小龙笑了笑,然后拿来两个装满了水的杯子放在桌子上对那位大师说,如果你想学我的全部功夫的话,先把你杯子的水清空,才能重新注满。于是我马上领会了老师的意思,我把颜体的书全部藏了起来,目前每天只看欧体的字,坚持每天清晨定时定点写字,这我才渐渐的开始走入欧体。
但我的字还是很一般,我无法做到力透纸背,于是朱老师又对我说,写字时就好像你的笔杆上有一根绳子用力拉着你,你一边写一边要注意这个力度的把握。我领悟到这是要举轻若重,我又想起了举重若轻,我想起了以前电视里播放胡启志玩水晶球的情景,轻柔缓慢,又行云流水的感觉。其实每次看朱老师写字,我脑子里偶尔还会跳出这画面。后来我和老爸探讨时,我还想到太极拳,虚灵顶劲。
儿子向朱老师学一年多了,我学了10个月,经过这些时间对他的了解,发现朱老师是一个在书道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儒雅老师。孩子这一年多不止毛笔字进步很大,硬笔字也自然的进步了。我奇怪的是,儿子是左撇子,硬笔字和画画都是用左手,写毛笔字是用右手,竟然也能力相互转移了。当时朱老师要求我儿子必须用右手写毛笔字,现在看来是正确的决定,说不准以后他可以左右开弓,左右手同时写字或画画呢,这算是我异想天开吧。孩子们对同学的字,从笔划到结构还能说出一套又一套的看法。如何做到的?这是因为我们平时交作业时,朱老师认真的对症下药,给每个人不同的反馈,大家一边练习,一边体会朱老师的建议,逐渐形成同学们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他对大家的潜移默化。
人的爱好是会改变的,每个阶段不同,年轻时我特别喜欢音乐和运动,以前也写字,但也谈不上热爱。现在我又写字了,是热爱才写的吗?好像不是。因为我没有梦魂牵绕的想着字,我并不痴迷,但现在我每次拿起毛笔开始写字,心里特别的放松、舒服,有身心愉悦的感觉。当心情低落时拿起毛笔写字,写着写着,内心就开始不再郁闷。当愤怒时,也拿起毛笔写字,写着写着,我便逐渐平和下来。我想也许是因为写字要平心静气,所以可以抑制情绪的大起大落,否则没法写,这样就有助于排解压力和不良的情绪。
今年93岁的姑奶奶曾多次对我说过,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因为她本人就一直坚持写毛笔字、画国画和练太极拳。以前我年轻时想,我多着呢,我有很多爱好,唱歌、跳舞、画画、阅读、拳击,那时我已经很久没有写毛笔字了,年轻时觉得写字没有用,但当我人到中年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琐碎,感觉人已经“散架”时,因为一个机缘,我开始坚持写毛笔字后,我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精神家园了。
为什么我选择写字来作为每天的功课?因为在黑与白之间非常简单,但在字里行间又有很多的奥妙。小叔爷爷常对我说,练字,不要有功利心,功到自然成。(在这点上,我觉得大叔爷爷和姑奶奶都做得非常好。我想,三位老人长寿一定和他们写字有关。)
没想到,像我这样开朗外向、自认为兴趣广泛的人,最终每天用毛笔字来修行,让自己不再浮躁,可以平静下来坚持做自己。写字不为别的,只为写字时那种轻松的感觉、平和的心情和独处的快乐,也许这也是爱好吧。
不只是爱好,这是对生活的一种对抗,从坚持中重新找到自己的核心力量,有了力量,我们才好再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