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腊月二十七

今天是2021年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周日。

距离过年还有三天,好快呀!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到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不像以前那么有意思了。是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日常的消费比以前过年都好,人们确实不再期盼过年吃好吃的,穿新衣服了。

文章中还说到现在年味淡主要是仪式感的缺失,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小时都有哪些仪式感呢!想一想啊!

仪式感之贴对子

你就说贴对子吧,以前家里只要是门就会贴。以前我家住农村,算上大门一共五个门,都得贴对子。每扇门还要贴上福字,福字还要倒着贴,代表“福到了”。

窗户上还贴了好多窗花,红纸剪的,有福字,还有各种动物。

家里还要贴年画,胖娃娃,八仙过海,大丰收的,建设家园的,鲤鱼跳龙门,都是很喜庆的。

现在住楼房只在房门贴了对子和福字,屋里的门已经不贴了。窗花贴的也少了,担心贴的到处不好收拾。

图案真漂亮

仪式感之做灯笼

小时过年还要做灯笼,家家的爸爸领着孩子们一起做,各式各样的。做好的灯笼里点亮一根蜡烛,小孩们提着灯笼满村子跑,赛灯笼,显摆!

赶上不巧,哪家小孩儿“啪叽”摔了一跤,灯笼也掉地上了,这可是纸糊的,一下被蜡烛烧着了。这可了不得了,这孩子哭的不行不行的,大伙哄着送家去,赶紧大人再给做一个。

仪式感之接神

三十晚上得接神啊,十二点家家都会燃放鞭炮,迎接财神。小时候没有夜生活,天一黑早早就睡了。冷不丁地大晚上一直熬着,困的不行,还好有春晚,要不真熬不起呀!

熬着,熬到点儿赶紧跑外边放鞭炮,生怕晚了,可得早点把财神接自己家来!那时鞭炮放的真多,空气中满是火药味儿。

可怜这些孩子了,初一还得早早起床(玩的不亦乐乎,也不可怜哦),挨家亲戚邻居拜年,那时也是真精神!那状态老好了!

仪式感之煮饺子

我家一到三十包好的饺子必须得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爱吃蒸饺,我爸说不行,就不给蒸,就得煮。要吃蒸饺,行啊,初一可以。那煮就煮呗,我也争不过他!(我还真不敢)

现在想想,饺子像元宝,水是财,招财?可能吧!

我们是用手拿着放才有意思

仪式感之放小鞭

小时贪玩,过年时不分男孩女孩,把一串小鞭拆开,往兜里一揣,一帮孩子,走哪放哪儿,可好玩了。

那时胆子也大,手拿小鞭就敢点燃,看它“呲呲”着了一会儿了,手一扬,小鞭就在空中“啪”的一声响了。那声音,那叫一个“脆”!

当然,也有扔晚了的,你知道结果了,吡手的,那是常事儿。我哥就是被炮仗吡了手,再也不放炮仗了。还好,没出啥大事。

很怀念那时候。

虽然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仪式感还是要的。我们也得想点有仪式感的事儿,比如一家人共同参与办年货,做年夜饭!

互相送个礼物,亲手做个DIY的更有意义了!

美好的生活还是要大家共同创造的!

让我们过一个祥和充满现代气息的有仪式感的大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诺兰齐阅读 1,150评论 0 1
  • 除夕,原意为“岁除”,指岁末除旧布新的日子,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
    励金途志阅读 1,493评论 0 7
  • 鹿见林 又是一年春节来临。身在城市的我,心思早已飞回故乡。 我的故乡在鲁西南一个偏远乡村。故乡...
    鹿见林阅读 2,571评论 6 18
  • 文/李慧香 农历腊月二十八,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有民谣说“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家家户户...
    慧言悟语阅读 1,280评论 0 6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593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