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全家总“调研”
小金子还算是个外貌较好的孩子,尤其是两颗小虎牙,特别能体现出她鬼马精灵的特性。然而,遗憾的是,小虎牙越长越外突。金妈看着这种状况,脑海里出现了自己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黄飞鸿》里“龅牙苏”的形象,若是小金子发展成这番模样,那可是要难过的眼泪都掉进香辣虾里了。在遭受了“都怪你的遗传”和“你都不操心女儿”的指责后,金爸带着小金子开启了“牙齿矫形之路”。
第一个过程自然是整体检查了,检查完之后,医生提出了相关治疗方案,且很有把握的讲,经过近两年的治疗,小金子不仅可以拥有一口整齐美观的牙齿,还因为牙齿矫形,会附带脸型的调整,而变的更漂亮,呐呢?治牙也被列入微整形范畴了?
有意思的是,金爸、金妈、小金子不谋而合的在私下进行了各自的“调研”活动。金爸询问了身边的案例,金妈请教了“不写就出局”有名的牙医孙杰,据小金子后来“交代”,她上网查了资料还询问了同病相怜的朋友们。“调研”获取了“大量”信息,为尽快落定治疗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金子心理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不过即便如此,真到拔牙、补牙、再拔牙、洗牙、装矫形牙套等等的每一次,小金子都是带着小小的担忧完成的。
在第一阶段的治疗结束后,小金子就“牙齿修复事件”跟金妈反馈了她自己的几个想法,金妈一听,既有带着建议的用户体验反馈,可以给对牙科医院的服务升级的现成策略;又有自己的成长收获,值得记录。
请让我理解
小金子发现,牙科医院给孩子治疗的医生和给大人治疗的不同,都带着有图案的帽子。这可能让大家一下就分辨出哪些是给大人治疗的,哪些是给小孩子治疗的。后来又想这应该是医院认为可以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安慰孩子的方法。可是小金子觉得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能真的帮助孩子们配合治疗。
“妈妈,我们孩子害怕看牙,就是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到医院本来就是会害怕。如果医生能用我们理解的方式,讲清楚治疗是怎样一个过程,还能形容给我们,各种“酸痛”是怎样一种感受,那一定会有很多的孩子,停止哭闹去配合的。”
金妈内心独白:这点想的没毛病,未知带来恐惧,而恐惧刺激防御,行为上就是对抗和拒绝。赞!!
家长别制造恐怖气氛
小金子看牙的过程中,最可怕的是拔牙,但是在整个过程中,金爸都只是默默的握着她的手,帮她擦眼泪,其他什么也没说。金爸还为此夸自己是慈父代表。对此,小金子也做了一番评价。
“妈妈,其实有时候,我们没那么害怕的,但是因为旁边的人很紧张,我们也就跟着紧张了。就比如,我看到一个奶奶哄她的孙子说——只要你听话,看完了,奶奶给你四百块钱。然后,那个小朋友就是又提出别的要求了,而且会闹的很凶。奶奶又说什么忍一忍就好了,一会儿就不疼了这样的话。这些都是糊弄人啊,回头怎么收场啊。医生应该跟家长沟通好,让他们不要说一些适得其反的话。这样更能帮助孩子配合他们治疗。”
金妈内心独白:观察仔细。这就好像我常举的那个例子:孩子正尝试端一杯水,家长在旁边叮咛“小心啊”的情况下,孩子摔碎杯子的概率更高,是一个道理。
经历了才会反省
装了牙套之后,刷牙的次数可是比之前多了,可是金妈发现小金子不仅准备了牙具随身携带,还很自觉、认真的开始早晚刷牙。而且在矫形牙套装好的第三个早上,发生了固定装置的脱落。小金子紧急发了微信给主治医生,没收到回信,又辗转打了医院电话,很快出发去处理了。自行整理好,回家。看着把虾撕成小块,吃相幸福的小金子,金妈闪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一点儿担心的感觉都没有呢?”。很快的她又自答:“为什么要担心呢?”
“同学,你怎么这么自觉的开始刷牙了?”
“那天,洗牙的姐姐说了,装牙套以后,更要认真刷牙,不然矫形好了,却出现牙齿烂了,还是很麻烦。”
“这次看牙,你进步不小啊,还有什么收获想说说啊?”
“开始的时候,我没觉得有什么。可是要是牙齿没有坏,这1、2万的钱,你们是不是就可以用在我们的旅行或者给我买烘焙材料了?我有些心疼钱啊。”
“开始我对治疗牙齿特别想当然,以为哪颗牙齿位子偏了,拔下来调整下方向,再装上去就可以了,哈哈哈,现在发现我好傻。”
“治疗还是有些痛苦的,拔牙打了麻药,感觉脸肿了,麻药消了还会疼。所以我现在总是想,要好好保护牙齿”。
金妈内心独白:自己要走的路,谁都不能代替。孩子要经历的体验,父母也无法替代,所以什么都不用急,又回到了根本,陪伴就好!
【彩蛋】军师姐姐最近在做智慧育儿系列的主题分享,有兴趣的辣妈酷爸们,欢迎参与!
持续彩蛋 【班长说说】每周六下午14:00-16:00,你需要一个问对问题的人,你需要一个玩“密室逃脱”的伙伴。我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