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今中外,真正第一流的大家的作品,都有一种博大的生命,都能唤起读者共鸣,能够千百年后还带着感发的力量。
古代的很多诗词都是既写景又抒情,情景交融。例如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林晚景的红叶之美与诗人流连陶醉之乐互为融合,这是触景生情。白居易著名的写景诗《钱塘湖春行》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春花繁茂眩人眼目;嫩草如茵诗人流连;游遍湖东,仍意犹未尽。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身影渐行渐远,最后消逝在绿杨掩映的长堤尽头。看似诗人在写眼前景,其实却字字含情。诗人由眼前景引发了感动,情源于景,源于生活。不管是理想家还是写实家,他们的作品都来源于自然真实的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古人诗词中总爱借助自然事物抒发理想与情思。自由的理想是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年宏大的理想是王勃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爱国的理想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苏轼看到明月,借明月抒情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志和借春江风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个现实环境来寄托自己对悠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是奇妙的,它平仄的节奏韵律,有一种歌吟的性质。诗歌是活泼的,是有生命的,是可以生生不息,产生丰富联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