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是什么,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思维规则,是与直觉相对的有条理的推理和分析。逻辑思维较弱的人在分析问题时很容易无从下手,无法快速梳理出事情的脉络。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希望刻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你的灯亮着吗》是一本入门级的逻辑思维学习小册子。这本书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寓道理于案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为大家揭开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的面纱。
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提出的疑问是:这个问题是什么。任何问题的本质,其实都是理想与现实状态间的差距。
如果说你要去市集买水,那这个问题就是你要去买水。为什么要买水呢,肯定是你没有足够的水,或许完全没有,也或许有一些但不够用。
接下来继续探索问题是什么,即问题的初定义。
定义问题,需要考虑全面,从各个角度出发去分析。仍使用买水的例子。去市集买水,那买什么水,是给人喝的还是来浇灌农田或者饲喂家畜的?喝水的对象不同,对水质的要求不同。而水质的要求又直接影响着价格。既然是去市集买水,那就要考虑市集在哪儿,怎么去?不同距离的市集上,在去的交通方式上有差异。要买多少水,是1升还是1吨?谁去买水,是1个人去还是几个,大人还是孩子?关于买水的种种因素都需要考虑清楚。
对问题到底是什么的探索,即问题的深入定义。
这就要求你去深入的思考买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谁要求你买水的,有没有说明买水来是做什么的,浇花还是饮用。问题的服务对象、解决方案的实现方式、所需要购买的物品数量、问题的原因等,角度越全面思考越深入,问题被很好解决的可能性越大。
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思考清楚再行动,通过事前思考来避免走弯路。如果你是需要为妻子买纯净的饮用水却买成了未消毒的自来水,既花费了金钱又没有解决问题,说不定还要挨一顿臭骂,岂不是非常的得不偿失。就像有句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问题定义时,需要特别提醒自己,不能将别人的解决方法作为定义问题的方法。你的邻居张三买了水来浇灌家里的花园。当妻子叫你买水时,你没有细问,很快的买来了浇花的水,而实际上妻子想叫你买的是人类饮用的纯净水。假如这样的话,一场家庭争论可能就要上演了。
问题的产生是因为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有差距,所以解决问题有两种思路。其一是改善现实状态,使之接近预期。其二是降低对象的预期。当然,最能令双方满意的解决问题思路还是改善现状,使之达到预期。
如果你非常的机智,在出发前有和妻子确认需要的水质,买回了对的水,且水量没问题,价钱妻子也可以接受。那恭喜你,买水的问题圆满的解决啦,今晚的大餐可以期待了。
这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一:改善现实状态,使之满足对象的预期。
假如你买了水但你水量不够,妻子说的是3大桶,你只买回了1桶。这时候天色已晚,市集已经闭市,再返回重新买已经不可能。怕妻子生气,你灵机一动,充分发挥你的才能哄得妻子笑个不停,最终她同意接受只有1桶饮用水的现实,也免除了可能的一场争吵。
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二:降低问题服务对象的预期。
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正确的认识问题,深入的去分析问题的方方面面,了解清楚问题服务对象的预期,然后从两个问题解决思路中选择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方案。简单讲,这就是问题定义的核心思路。当然问题有简单和复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肯定比买水要复杂。这就更要求我们认真严谨的分析问题本身,理清楚之后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那有效解决问题会涉及到哪些方面内容呢?我们在明天的文章中揭晓,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