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影院上映了一部片子,名叫《唐人街探案》。为何这条街叫唐人街呢?这就要提到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唐朝。
唐帝国,一直以来是中华帝国的象征,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但是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是如何形成的呢?顺着唐以前的历史逐步摸索,我关注到了这样一段历史,名叫两魏五战。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后,国势蒸蒸日上,但在孝文帝死后,没有一个睿智的领导者出现,导致了改革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最终爆发了六镇起义。拥有兵权的武将造反,而后又被部下杀死,北魏政权在风雨飘摇中走向了分裂,皇帝沦为了军阀手上的傀儡。
局势稍有稳定后,原来的北魏疆土上,出现了两个新政权,一个是高欢旗下,兵强马壮,占据广大富庶地区的东魏;另一个是以宇文泰为首,兵少将羸,且只占有西部部分土地的西魏。
前两场战斗,高欢带着东魏二十多万精锐士卒,对阵只有一万多西魏士兵的宇文泰。此时关中大旱,宇文泰的士兵饿的皮包骨头,只得冒险抢了东魏的一座粮仓,并在附近休整了50多天,才缓过劲来。
然而前两场战斗,都以宇文泰的胜利而告终。这两场战斗的过程都非常的惊心动魄,好奇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检索这段历史。总结这两场战斗,高欢不是输在轻敌,而是输在对手,宇文泰超乎常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过人的胆略。面对强敌,丝毫不惧,且能找到对方的要害,瞬时出击,一击必中。
读到这段历史,一方面感慨于如此经典的战例,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另一方面反思为何宇文泰有如此胆略。
沉思良久,我认为这是时代造成的。
换句话说,他是被强大的对手给逼的。不出奇谋,并且敢赌,他就无法在东魏的进攻中活下去。
两魏五战,双方各有胜负。战后,西魏缺兵少粮,而东魏国力雄厚,依旧有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宇文泰随后开创了八柱国和府兵制制度。后者更是沿用到了中晚唐时期,成为唐朝开疆扩土的基石。
可能并不是每个人在高压下都能成为宇文泰,但是每个人在一定的压力下,都会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最近看到很多文章在写,中产阶级是最焦虑的。我觉得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坏事。佛系的人,可能存在于上层,也可能存在于底层,但是很难存在于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如果不努力,就会掉出这一阶层,并且在中产阶级的上方,还有资本阶级。上层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诱惑,无形中对中产阶级产生了压力。而且每天都会有人从中产阶级成功跃升,中产阶级如何能不焦虑。
但是焦虑是件好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个充满机会的美好时代,这是一个认知还可以改变阶层的时代。压力赋予了每个想要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不知道在我们的成功道路上,要经历多少残酷的战斗,但结局中,存在着一个梦想,为了这一线可能的美好结局,没有理由不去坚持。
最后把故事说完,东西魏分裂后的第40年,西魏的后继者北周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当年敢于拼搏的小伙子,在40年后已经成为了古稀老人,但他们依旧在为自己的理想,大一统帝国而努力奋斗,并最终获得成功。当年两魏五战的主要将领韦孝宽,制定了灭亡北齐(西魏的后继者)的计划,并付诸实施。不久,北齐灭亡,北周统一北方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