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花事了

文 / 毛颖

合卷之后,红楼之中,我记得的人物并不多。不是因为她们不出彩,恰恰相反,她们都太出彩了,使得不入我脑。独独记住“麝月”二字。

麝月是谁?她是贾宝玉的怡红院里的四大丫鬟之一。她是唯一一个见证了贾府的走兴衰、目睹了众女儿命运的人物。说起来,比起袭人的贤淑,晴雯的直率,秋纹的奴性,她的特点并不突出。在文中,贾宝玉也曾说她"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故在书中的存在感极低。

在我最喜欢的章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花签成为了同判词一样最重要的预示,不过判词预示的是女子的命运,而花签不仅对人物命运的铺垫,也是对贾府走向衰败的预兆。比起宝钗的牡丹艳冠群芳、黛玉的芙蓉风露清愁,麝月的荼蘼显得黯淡一些。麝月所掣花签为"荼縻",题为"韶华胜极",诗曰“开到荼蘼花事了”。宝玉当时见此签按皱眉头,荼蘼花是春季最迟开放的花,荼蘼花去,三春尽,可不是一个盛极必衰之景?

荼蘼这种花实际上很常见,人们基本上不会留意。正像麝月在红楼中被万艳掩埋。茶糜花开,青春将逝,麝月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贾府,她是陪伴在宝玉身旁最久的女子,也可见麝月的忠诚,但她的忠诚是默默无闻的,麝月本带着花袭人的影子,但最终活成了自己。她的不争不抢和安分守己在红楼之中却是一股清流,袭人为谋姨娘之位的献谄,小红为求上位的心机,这无不表现宅门深深,当时女子的可悲处境。即使是最不起眼的荼蘼,最终也逃不过万艳同悲的结局,更加加深了红楼的悲剧性。荼蘼花开,据说还象征着感情的终结,这是不是也暗示着宝玉的结局?宝玉的离去已成定局,红楼之中的纠葛就此结束。荼蘼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红楼之中的风花雪月也不是一个“缘”作怪,希望逝去的芳魂重新开始新的花期。

当然,红楼之中的花事岂止一朵荼蘼?牡丹的艳冠群芳,突显了宝钗于书中作为"群芳之冠"的王者地位,可惜“任是无情也动人”。老梅的霜晓寒姿,彰显着李纨的操守,她是典型的中国古代能守节寡欲的妇女,竹篱茅舍自甘心。可惜的是花事处处表现的心酸,每朵花的花期终去。再想想当时的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对人性的扭曲,但如此糟糕的环境之下,还有如此女子,我觉得是作者对自由的呐喊与向往。

红楼埋葬了多少绝妙女子,一曲红楼梦,曲散人终,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我常常在想即使荼蘼终谢,但换一个角度来想,荼蘼未尝不是希望?新的花期终将到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麝月虽然也是在宝玉身边当差的大丫鬟,只是似乎有了晴雯和袭人之后,她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 但她在书中的地位却是十分...
    小闲云阅读 1,634评论 9 23
  • 一 看到这句话不禁要想到王菲的《开到荼蘼》 「“谁曾伤天害理 谁又是上帝 我们在等待 什么奇迹 最后剩下自己 舍不...
    依米aa阅读 779评论 0 0
  • 文字:若木菡 摄影:若木菡 她没有牡丹的富贵,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 水仙的清丽,没有莲花的雅洁。 但,她自有一份属...
    若木菡阅读 2,077评论 59 67
  • 开到荼蘼花事了,句中的荼蘼,是花?是诗?还是歌? 《花镜》记载,荼蘼花有三种,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颖著三叶如品...
    醉里赏花阅读 2,742评论 0 3
  • 契子 花间眠,梦影青山黛,犹有故人来。 荼蘼从梦里醒来,已然是百年后。恍恍惚惚的在九黎山的虚空高台上呆了整整三日,...
    安垣阅读 43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