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锦鲤”成了热词,是“幸运”的代名词。但在二十四孝里,“锦鲤”的同族兄弟姐妹——鲤鱼——可不是很幸运。它们很受欢迎,有两个故事里的老人,都很爱吃它们。
可能有的人很快就想到了流传更广的卧冰求鲤。相比起来,涌泉跃鲤传播效果不是很好。不知道跟涌泉跃鲤的结局太神话有没有关系:院里开了石缝,喷出泉水,每天还有两条鲤鱼奋不顾身,跳出来供这家人食用。然而,纵览二十四孝里的故事,什么“孝感动天”、“郭巨埋儿”、“哭竹生笋”,故事结局不都是老天来帮的忙么。
此文分上下两篇,聊聊这两个跟鲤鱼有关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的共同点是,故事里的老人都爱吃鲤鱼,老人的孩子们都爱给他们弄来鲤鱼吃,难道爱吃鲤鱼的家长孩子都不会太差是真的吗?
遗憾我家老父亲于吃没有兴趣,口味也是飘忽不定。根据我的观察,他的口味主要取决于我献的殷勤。我看他喜欢吃什么,就为他献上什么,然后他就不爱吃什么了。就是这么“任性”,这让我有点羡慕这两个故事里的孝子,想想老父亲要是只爱吃一种食物,我也能孝顺得轻松一些。
卧冰求鲤里的主人公王祥还不是为了给自个儿母亲弄鲤鱼来吃而卧冰,而是为她的继母。据说,他的继母常常挑拨王祥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最后的“仇将恩报”的心胸是值得赞赏的。
就这么一个心地不咋地的继母生了病,王祥没日没夜地伺候,衣不解带。然后继母说,我想吃鲤鱼。大冬天的,天寒地冻,王祥跑到湖边看着结冰的冰面,想不出别的办法,脱掉衣服裤子跳上去躺着。这情节不敢尝试去想象,因为大概会出人命的。好在老天有眼,冰自融化,跳出两条鲤鱼来给他带回去孝顺继母。继母吃了,病好了。
因为王祥确实精神可嘉,所以不太方便从常识方面去推敲故事的细节:我们要传达的只是精神。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教育类故事,依托着正面的精神教育作为护体,让你想从中再讨论点别的什么都很难入手。
事实上,这种以悲壮“献身”作为忠孝仁义的必须标准的观念我想早已经应该过时了。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王祥真的只有卧冰一种办法可以求鲤吗?第二,是不是我带着强大的孝念或者义念或者别的什么能够感天动地的感情,然后一腔热血地付出老天真就给你圆满结局了?
我有一个朋友,前久查出了点病,可大可小。他不太悲观,但很“壮观”,喝了酒后跟我雄赳赳气昂昂地说,我这病要是治不好啊,我就去大干一票,给我母亲留多多的钱,我死了也就死了。
我很佩服他,也很同情他,同时,我不赞同他。
我说,你这么悲壮是毫无意义的,首先你是危害社会,太过极端不说,其次你是给你母亲带来烦恼,她要那些钱么,她要你好好养病。
为了防止他大脑发热,我还多说了一句话吓唬他。
我说,你要是弄些不干不净的钱来,说不定害她深陷麻烦呢。
我的朋友血性爆棚,他是拥有干出傻事的勇气的。而究其初衷,那也是孝感动天。那么,强力的孝念为初衷,他做点什么以后老天会赐予他美好结局吗?我只希望他理智一点,从心出发,用脑行事。
总而言之,愚忠愚孝,可怜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