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大巴山人。大巴山进入“小雪”节后,就有雪花飘落,到了“大雪”更会出现较大规模的降雪。
大巴山上,隆冬时节基本上旧雪未消融新雪又纷纷落下。一夜大雪,大巴山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山顶眺望,千峰万岭银装素裹,呈现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大美景象。
大雪过后,带给游客的是美景,但是带给山民的只有悲伤。大面积树木损毁,房屋、家畜圈舍被压坏的现象经常发生,压死压伤人和家畜的事也发生过。进入冬季,冰天雪地给大巴山人生活、工作、出行都带来很大影响。
我到成都二十多年了,霜雪少见。成都因为盆地内地势低,冷空气进不来,盆地内的水汽也不容易扩散。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又兼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由于地形闭塞,北部秦岭又阻挡了冷空气,成都最低温度一般保持在3—5摄氏度。一个冬天,在成都最多只能看见两三次“毛毛雪”,天上飘着化不了的,落到地上就化了。成都的冬天比较好过,一般都懒得开空调,最冷时节,吃辛辣的火锅、吃燥热的羊肉来驱湿气、除寒气就过去了。
成都很少刮风的。她四面环山,寒流吹不到成都。在成都平原上,许许多多的房屋建筑、花草树木、起伏不平的土地、庄稼,空气贴近地面流动的时候受到这些障碍物的阻挡,要消耗很多能量,风速就减少了。没有风或者风小的时候,我们身边的热气比较少的流失,热气越固定就越感觉温暖。大巴山上的风受不到什么拦隔,畅行无阻,成都人体会不到大巴山顶上的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一入冬,雾成了成都的常客。这种雾不同于重工业区的有毒雾霾,成都的雾是地表温度上升形成的水蒸汽,无毒无害。晚上大约10点多就起雾了,天亮时,大雾把整个成都平原笼罩得严严实实,仿佛仙境一般。隔窗看对面几座巨大的的建筑物若隐若现,雾,一会儿分散、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徐徐上升、一会儿滚滚向前。
太阳通过一上午的照射,大雾消失了。冬天见到阳光是成都人最惬意的时候,全家人出来晒太阳喝下午茶。有的约上三五好友吹“壳子”、摆聊斋,有的斗“地主”、下象棋,还有的干脆把麻将桌搬到暖阳下打麻将。成都人因天气转晴心情变得愉悦,就如那首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里唱的一样。
多年来,成都起雾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大巴山脚下通江县九湾十八包的雾。雾露溪边的九湾十八包,长的全是青杠树。每当日落时分,地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从天而降,地气和雾气相互交融汇成棉花状的白色云团,在青杠树林间翻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10点过后,云团慢慢散成薄雾而消失。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青杠树上生长的银耳—通江银耳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还借力“一代一路”,搭乘中欧班列走向了世界。
我爱通江银耳,更爱成都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