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第二遍阅读了,本书主要讲述了发生在民国抗战时期高密东北乡的故事。
全书共分五章,这次先写第一章〈红高粱〉的阅读分享。
1.第一章〈红高粱〉故事主线:
主要讲述了1939年“我父亲”跟着当地的抗日英雄余占鳌司令(后面介绍了余占鳌就是“我爷爷”)带领的队伍在胶平公路上的墨河桥埋伏狙击小日本的英勇事迹。故事其实是根据1938年真实的孙家口伏击战为底本改编的,其中书中描述的击毙中岗尼高少将原型应该就是中岗弥高中将。作者在主线故事的进展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场景描写来勾起“我父亲”和“我奶奶”的回忆,从而从他倆的回忆中向读者介绍主线事迹的来龙去脉及人物背景和人物关系。
2.主要人物介绍:
余占鳌(我爷爷):从小由叔叔挣钱养活,长大后当过轿夫、吃过拤饼(抢劫)。最后走上抗战道路,在一九五八年从日本北海道回来(大概抗战时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一九七六年去世。
戴凤莲(我奶奶):大概一九一九年出生,从小被父母缠小脚裹就一双三寸金莲,刚满十六岁时被其父母许配给东北乡染有麻风病的财主独生子,新婚三天后在回娘家路上被余占鳌劫持并有染。一九三九年在伏击战中被日本兵击中,离世时三十岁。
我父亲:一九二五年出生,余占鳌和戴凤莲的儿子,十四岁跟随余占鳌参加墨水河桥伏击战。
刘罗汉大爷:财主家长工,跟着我奶奶主管酿酒业务,一九三八年连同家里两头黑骡子一起被日本人抓去修筑胶平公路,后因为铲骡腿被日本人抓住剐了。
3.故事发生地:
胶平公路上墨水河桥(现墨水河桥参照图[五R]):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捉周边民夫修筑。
4.阅读感受:
不得不佩服莫言的写作功力[玫瑰R],对场景的描写就像是一个个细分的镜头,通过各种视角的描述来烘托人物心情和环境气氛。读者通过阅读文字就能感受到视觉、听觉、嗅觉还有幻觉的多重享受,想起莫言曾经说过他在文革时期没有书读,身边只有一本新华字典就反复的去阅读它,我想正是由于他的这段学习让他的用词能如此丰富,再加上他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在事物比喻上面能用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