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0日,日拱一卒,积硅步,精进未来的自己
这两年因为参加社群,听了很多的“要给自己贴标签”,要“打造个人影响力”的话,开始时对于那些有很多“标签”的人很是仰慕的,心想人家怎么那么厉害,但快两年过来,随着自己的认知的提高,后来就发现有一些人的“标签”水分很大,更多是自己个儿往上贴的,含金量不高,多少有些“虎人”的嫌疑。
最近几天的文章都在写董卿的“撕掉标签”,勇于退出春晚阵地的选择。
无论是作为主持人,还是作为知识女性,董卿都是我特别欣赏的榜样人物。
她是那么完美的诠释了“腹有读书气自华”的特质,活得绽放,灿烂。
就如“十点读书”的文章中写的,她活出了“美与灵魂”,那是用诗书的养料积淀的气度。
特别喜欢毕书敏老师的一段话——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
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
时间的掸子,会渐渐扫去女人的红颜,但也会给女人一件永恒的化妆品,那就是气质。
对于年过40的普通女人而言,生命走到了一个很是尴尬的阶段,出发时的意气风发被岁月磨蚀得所剩无几,眼角渐生的皱纹,乌丝里掺杂的白发,生活中的鸡零狗碎,婆婆妈妈,娃仔夫君,不油腻也油渍麻花了,厚粉遮一遮粗大的毛孔,肥裙盖一盖腰间的泳圈,偶尔叹一回“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少时光。
可是,未来还有至少一半的时光,怎能就此放衰下去,要打造40+的美,美到灵魂深处的,像陆游笔下的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唯(仍)有香如故。
40+,一半是沧桑,一半是柔韧;一半是世故,一半是率真;一半是女汉子,一半是真女人;一半是新的我们,急于脱离旧的认知,一半是旧的我们,赶着从新的路口出发。
董卿说: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人生的抉择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你只知道失去了什么,但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得到什么。
前面或许正是秋水长,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