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的行为更有社会性 。-阿德勒
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现在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都很高,也更重视教育了。儿童教育这个问题被空前的重视甚至放大。重视儿童教育是好事,但焦虑和担心带来的频率一定是需要调整的。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弱却有极强的感受力和观察力,家长和老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现状是:有的家长非常有耐心也有责任心,每日的陪伴换来了别人口中“惯坏的孩子”;有的家长相信’慈母多败儿”,对孩子的严格管教换来了一个不活泼却很乖的孩子;还有父母是教育方法不统一,红脸白脸互相配合,让孩子时而听话时而暴怒;再有极少数放养式教育,父母不陪伴孩子,让孩子始终没有安全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很多家长都在疑惑,为什么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反而教育问题愈发严重,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多理念和方法不也是好好的长大成人了?到底问题出在哪?如《正面管教》中的一章内容的题目所说:“如果既不严厉也不骄纵,那该怎么办?”
➤重视儿童教育是人类的进步
很多家长会用自己的童年和现在的孩子做比较。关于这个问题我真的想说,社会在进步人类亦是如此,每个人天生都有追求卓越和进步的天性,人类都是在与自卑感抗衡寻求自己此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与过去的年代相比肯定是一种无意义的比较,所有的教育都有时代性而且要为未来培养具有社会性的成人。孩子并非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每一个父母在为人父母那一刻起就已经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培养一个能够日后适应社会的人既是义务也是责任。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中说:”任何儿童都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兴趣和注意力全部放在母亲一个人身上 ,因为母亲最应该做的是将儿童的兴趣和信任扩展到其他的同伴那里 。“父母也是一种职业,因为他具有为社会培养未来人的使命和责任,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因此重视教育是重视父母这份职业的基本素养。现在父母这份职业被称为”亲职“。
凡事开始都是困难的,甚至是鱼龙混杂的。当有大量的舶来理论袭来,家长的焦虑心理很容易被利用。教育的问题在这种焦虑和担心中被放大,关于儿童教育的负面消息也会越来越多产生了更多的担心甚至是恐惧。在这种现状下,孩子成长最需要的爱、自由、正能量都被剥夺了。
接触了很多教育方法和理论,我自己最欣赏和认可的就是正面管教。一方面我自己一直被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治愈”着,另一方面我对待孩子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人。很多时候我和孩子沟通都是平等如朋友般的沟通,而事实证明他们也确实很喜欢这样的沟通方式。我喜欢正面管教重视教育的社会性、对人和情境的尊重以及态度的和善与坚定。
正面管教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尊重是儿童教育的前提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这种方法与其他管教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其中一个不同时,正面管教对孩子喝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
正面管教的三个尊重: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境
”那些控制型的父母常常责怪自己的孩子没有责任感,而没有认识到正是他们自己在训练孩子不负责任。同样骄纵也是在教导孩子不负责任,因为无论是孩子或是大人都放弃了责任。对于理解正面管教来说,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当孩子们学着做一名对家庭、班级和社会有贡献的成员时,他们就会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这是正面管教要达到的重要的长期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育儿童的时候一定要把尊重身体力行才行。尊重并不是溺爱和娇惯,而是真正把和善与坚定相融合的关键所在。
尊重包含着尊重孩子、尊重自己也要尊重情境。
●尊重自己
现在大多数家长真的能够百分之百的尊重孩子却忘记了尊重自己,我们不可以让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育才能让孩子拥有尊重他人的品质才能在未来适应社会环境。我想把尊重自己放在首位来介绍,就是因为我看到更多的妈妈们忘记了尊重自己,忘记了照顾自己的感受。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人和孩子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时刻尊重自己爱护自己,相信我,只要我们做到了孩子就自然会做到了。很多时候妈妈的一味退让和纵容才会让本能尊重他人的孩子变成了时刻挑战大人的霸王。
不允许孩子不尊重自己并不是要惩罚孩子。我们无法保证身边所有人都能尊重我们,但我们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我们自己,这也是在为孩子做榜样。
如《正面管教》书中所说:”宝贝儿,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能够做到尊重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的怒气的其他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找出对你我都尊重的解决办法上。“
中国老话都说:”虎父无犬子“。其实这背后也是父亲在为孩子树立榜样,父亲对自己的尊严甚至是威严在古代社会是不可撼动的,而这种对自我的极大尊重也让孩子看到尊重自己的重要。同样,他们也会尊重别人。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太过于尊重自己会导致强权,孩子容易得不到尊重,因此现在的尊重不仅仅是尊重自己,也要包括尊重孩子和尊重情境。
●尊重孩子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对孩子的尊重。但很多家长在学习正面管教以后却把和善与娇惯搞混。不惩罚带来的骄纵是另外一种不尊重。
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骄纵。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到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家长无时无刻的满足和娇惯,他们也和成人一样希望自己能过做成一些事,学会一些事,能够变得优秀卓越。我能看到孩子很多时候都想自己吃饭、如厕、整理物品,只是因为长期被代劳不具备做这些事情的能力。因此很多孩子选择退缩,哭闹,撒娇。一切都源于自己做不到。如果真正的尊重孩子,那么就请相信孩子有“我可以做到”的能力“并真正放手让孩子去锻炼,去迎面挫折,充满勇气!
对父母同样适用的一段话,希望我们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让他们的成长中充满勇气。
“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对未来的信心,他们就会在现实中退缩,就会去追求生活中一些无益和无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补偿。教育者最神圣的职责,或者说最应该去做的,就是确保每个孩子不会丧失勇气,并且让那些已经丧失勇气学生通过正确的教育重新获得自信心。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天职,因为只有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勇气,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尊重情境
尊重情境是逐渐培养孩子社会性的关键。因为人在社会中会有很多限制,而如何去接受并遵守一些合理范围内的限制是一个人具备素养的教育核心。“我就这样!”爱咋咋地!”这样心里的成人大有人在,而他们的后代也一定是如此。个性是创造力的核心并不是缺少教养的代名词。
家长和孩子都要去尊重情境,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干扰他人、不打骂他人、物品放回原位等等。这些都需要孩子去遵守去尊重。因为我们对孩子有监护的责任,对孩子的生活也一定有种种的限制。 我们不能为了尊重自己或者尊重孩子“为所欲为”。要知道承担起实施限制的责任目的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以及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如何让孩子建立规则感、实施设定的限制就需要运用正面管教的各种工具了。
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到制定和实施限制的过程中来。把尊重结合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中去。
“例如,你们可以一起做头脑风暴,制定孩子看电视、晚上外出玩耍或做家庭作业的限制。让孩子参与讨论(这意味着要让孩子说得比你多,至少是和你说得一样多)为什么限制是重要的、需要什么样的限制以及每个人为实施限制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如果孩子理解了设立限制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参与限制的设立,他们就会更乐意遵守限制。
耐心的父母是不吝惜时间与孩子沟通的,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多让孩子去表达想法,适时的指导才是教育的关键时刻。作为家长能够不站在高高在上的态度命令孩子很难,不站在孩子脚下伺候孩子也很难。既然在新的时代下,有培养新一代人的责任,就要掌握和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这是父母和教育者共同的使命。
愿父母、教育者能够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自己的成长,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在有爱的环境中日益丰盈强大。
愿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得到足够的尊重、获得足够的勇气、具备强大又抗挫折的内心。一生都有幸福的能力,无论事态如何变迁都有能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能力。
愿你们既不被惩罚也不被娇惯,始终在和善与坚定的态度下获得尊重和爱,习得你们渴望具备的生存能力,Get到更多的人生技能。
总
●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
等一下就轮到你了。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要做,不要说。(例如,平静地陌陌我丶孩子的手,想孩子演示该怎么做。)
我们待会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当孩子在商店发脾气时)“我们现在要离开商店,待会儿(或明天)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