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从“古来圣贤皆寂寞”说开去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之一。鉴赏佳作,既要“知人论世”,又要“以意逆志”。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就是说,我们在理解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只停留表面去理解,更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去揣度,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词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与作者达到共情。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的欣赏方法。
许多人都读过诗仙李白的诗作《将进酒》,其中一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道出了万古深情。他为何会有“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慨叹呢?让我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抓住关键诗句,“以意逆志”,去深入探究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及像他那样的有济世抱负的志士情怀。
李白早年受儒、道两家不同程度熏染,人生观中积极入世与消极出世两种倾向都很明显,而“达则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方面。他有远大抱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文》),佐明主、安社稷、济苍生是他最大的愿望和理想。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天宝元年(742)应玄宗皇帝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他异常兴奋,踌躇满志,以为功名立就,而其时他已四十二岁了。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
创作《将进酒》这首词的时候,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在《将进酒》一诗中,李白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只能借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