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4 | 关于写作

关于写作

    前面讲了要尽量每天都能写一点东西,不管是多是少,哪怕一次只写200字,只要笔耕不辍,那么日积月累也将会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同时最重要的是只要够坚持,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所以给自己定下的FLAG还是要执行,从小事做起,从小目标做起,由微行动形成微习惯,再贯之以坚持,最后看能发生什么奇迹。

    孔子所说“尽人事,听天命”,也是这个道理,先不去管到底会怎样,先去用心做就对了。

    那么每天要写什么呢?就写对每一篇听过的书做个感情和总结吧。

    前几天听过一本书叫做《认知天性》,说的是为什么有些人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到的事,而有些人看起来毫不费力就能做到。这并不是因为智商的问题,事实上绝大部分人的智商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而真正的原因在于看起来轻易就做到的人,实际上也是付出了相当的努力,而且关键在于使用了更为高效的方法。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对于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有些人是通过不断地重复去实现记忆的(包括我,比如上学时的好些古诗词的背诵),而有些人是通过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适合自己的读书节奏,不断刻意反馈来强化理解(比如有些人只间歇性读了几篇书,但同样实现了背诵记忆的效果)。

    当然这里又讲到了另一本书《刻意练习》以及其中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叫做“反馈”。后面写到这本书时再做讨论。

    回到《认知天性》,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就是,用最不费力的努力去做的事,也将是最容易忘记的(有一个名词,不记得了,回头重新听一遍)。举的例子就是上述反复背诵同一个内容,看似很努力,实际上这是最不费力 的一种努力,而与之相反的另一种记忆方式,就是先看一遍,理解反馈,发现不没记住或不理解的地方再返回去加强理解记忆,这样反复的次数确实少很多,但效率却更高,而不断反馈本身就是一件刻意练习的很费力的一件事。就像我刚刚讲的忘记了对于这个观点的名词,然后再返回去看, 这就是一个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将再一次最大程度地帮我加深对本书的理解和记忆。

    突然发现内心过于空洞,需要太多太多的知识来填充,每听一本书都是对自己的一次重新认识。期待在读书的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增强内涵,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储备,强化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生活上更好的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内容简介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数字,开平方比计...
    寂寞找煙抽阅读 4,759评论 1 28
  • 赶不及 追不上 挡不住 ……
    JianShuRR阅读 234评论 0 0
  • 亲爱的你 你看见了吗 深空之中飘落的太阳雨 傍晚的红晕那样的旖旎 街边的画展沉默着 粉色里淡淡的誓言 是不是永不哭...
    漪叶子阅读 335评论 0 0
  • 最近在学kotlin,这是本人看菜鸟教程后所做的笔记,很多会内容和菜鸟教程重复,仅供参考 基础语法 包声明 函数定...
    Jack921阅读 607评论 0 4
  • 明在就是四月份了,清明节马上就到了,可是,天气还是那么地冷,学校里年轻的小伙子,羽绒服也还是脱不下来,昨晚上一夜的...
    莜薇阅读 28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