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与感悟】孙犁小说《荷花淀》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是《荷花淀》的开篇第一段,作者用大写意的手法,给心里的荷花淀定调,寥寥几句把读者带入白洋淀那一片云雨水雾的世界。

往往作品的第一句,不是随意写出来的——是作者给出的底色,也是给作品定调,用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把字根写到了极致,凸显荷花淀的整体气韵;接着用一个长镜头从天空摇下来到院子里,读者看到院子里铺满了破好的苇眉子,还湿漉漉地带着水汽,女人坐在院子中间,镜头特写在女人的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闪跳着舞蹈。

这一段用清丽流畅的文笔,秀雅隽永的艺术风格,口语化的词句,把作品写的干净,也是孙犁的作品特色。由此他被读者和文艺界尊为“荷花淀派”代表人物。《荷花淀》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一个文学流派的象征。

人物与自然物,都是以常态为美。

荷花的常态是亭亭玉立、红绿青澄,其品格是出淤泥而不见淤泥,白色为莲,红色为荷。

小说《荷花淀》写的水生、水生嫂生活中的几个片段,用简约朴素的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反衬残酷战争。

作者把人物景物诉诸于形象直觉,融合到一符图画里;自然物的荷花在人物的气质里,人物在荷花淀里生活战斗,情趣景物交感共鸣,创造出一种抒情的美。

我们在欣赏荷花淀而感觉到美时,是作者用他的感觉先于我们到达了,我们阅读后,感觉到美,是把自己的情趣感悟外射到那一片荷花淀水面上时,就已把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了。

意象的写作之妙,妙在景物的拟人化,反过来,拟人化了的荷花也好、水月也罢,都感染到读者的感觉,是共同来创造一种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