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网如电光火石、手起刀落的嘈杂时代,我们所稀缺的不是超量供应的物质和信息,而是消费升级、甄别信息能力、有效社交、追随我心的勇气、实践和探索精神……
人一生有一个知心朋友当属幸运,若能有一个值得敬重的导师,为你指点迷津,或与你促膝长谈,是乃一生的荣耀。
2015年初,很高兴在我工作的第六年遇到了我值得去敬重和维持关系的良师益友——万丰伟业 孙总(孙老师),她既是公司创始人也是技术总监,又是国家审核培训教师,算是一位标准的斜杠青年了。
我对老师的深刻印象从以下四项体现:
1.电话初识的20分钟倾听与对话——美好而重要的第一印象。
2.培训授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职业素养与契约精神。
3.长辈对晚辈的尊重与真诚。——2015.11月鹭鹭酒家
4.机械情怀、书香情怀与爱国情怀的共识。
初识老师还是因为原单位构建能源管理体系的一个偶然机会才得知她电话号,当时我提前把基本情况和疑问问题做了笔记,然后电话拨了过去,没想到我们聊了近20分钟,我对她第一印象是如此的充满期待,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和专业感,而不是以前遇到的一些趾高气扬的人的感觉,原来这就是我们公司需要的合作人!
好事多磨,在等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和孙老师的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服务合同,也就是开始了从调研—培训—文件汇编—审核修改—发布等一系列的流程,老师所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和契约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每一次都提前半小时到场,从不迟到。
2.讲课过程中从不接打电话。
3.达成契约合同目标的同时,亦旨在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企业管理水平。
4.将标准规范与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匹配结合。
5.人员分工、进度把握、条款讲解等均属于一流水准。
培训 之前我们的供热特点是看天烧火+大锅饭管理,没有规章制度,没有精细调节,也没有绩效奖惩,以前的我更像是一只在井底坐了6年的青蛙,老师的标准解读和人格魅力让我知道了先进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认证等知识,让我如醍醐灌顶般脑洞大开,后来在经历了种种磨练后我们单位最终出版了部门手册和程序文件,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那以后,我以为和老师的接触就此结束,然而2015年底有一次我去市里办事时,老师电话里说:“我请你吃饭,用我过来接你吗?饭后去家里坐坐吧”,至今我仍清晰记得老师话语的真诚,让我有着一种极为特别的感动,因为……因为这是一位拥有各种头衔荣誉的长辈对一个无为的年轻人的真诚与尊重,我不知道自己用何德何能去承受这种生命之重。
在这以后的一年多里,我们在微信和qq上不时的交换意见,老师经常在我写的日志里留言,给我各种鼓励,直到2016年年底我猛然觉悟:我是不是该主动约老师出来坐坐?在我几次尝试后,终于时隔一年多后再次见到了久违的她,我特意安排去了曾经和老师共事一年的供热厂(李笑来曾说过认识一个人后会想办法和他共做一件事,我想,共过事的和吃过饭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接着又去了荟聚言几又的咖啡阅读,一起吃饭看电影。在这3个月后的4.23世界读书日上我们再次坐在一起喝咖啡谈读书,不亦乐乎,这次又是老师执意买的单。
回想今年的这两次见面,在去之前我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心情就像是去见投资人或求职面试一样紧张,因为我认为,人的实力分为软实力和硬实力两种,软实力就是谈资(本质是文化资本),而硬实力是证书、经验、技能等能够转变为经济价值的本领,老师软硬兼备,而我仅有点滴软实力,这也是我需要向牛人学习的地方,我们一边喝咖啡一边聊了读书、机械制造、婚姻家庭、教育、个人经历、人际社交、时事政治等等大大小小各种话题。从中看出老师很热爱大学时机械自动化专业,同时也爱国爱读书,让我想起了曾国藩对联“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的情怀,工作内外老师在家里对先生的尊重、仁爱敬业的品行、对婚姻和教育偶然必然的分析等等都给我深深的上了一课,我想,能同时做到婚姻、事业和教育都很成功的女人一定很少,因为这属于稀缺性的成功与幸福。
我们两次见面的全过程时间分配都是吃饭不到1小时,一起喝咖啡时间2小时,如果下次再拜会老师还是3小时,我希望这个时间差更加悬殊。
一年的工作关系以及几次的咖啡长谈让我了解了老师的为人品行:工作内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契约精神,工作外对家人、朋友的尊敬与真诚。今年在第二次见面前我特意挑选了张维为的《中国震撼》这本书赠予她,老师职场多年可谓是走南闯北,阅人无数,在这本书首页空白处,我思考了许久并写下了这么几句话,作为对几次亲切长谈的总结,也作为对老师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