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所在的地域有没有这样的风俗,在出嫁当天,被新郎接出家门时,无论身后发生任何事,新娘是绝不允许回头的,必须一直往前走。此风俗解读为,往后幸福美满,无需回头投靠娘家。
在出嫁那天,我的母亲,也是这样反复叮嘱我的。
嫁人,离开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原生家庭,到一个全新的家庭中去。这对于女人来说,既期待又恐惧。
我与先生是2016年春节前拿的证,而婚礼酒席安排在春节之后。那年春节,我被夫家邀请随他们一同到深圳过年。因为是住进新房的第一年,按照夫家的风俗,男女主人都应该在新居过节,寓意日后顺利吉祥。
虽然当时母亲有所顾虑,觉得还没有摆酒席就在夫家过年欠妥当,又或许是母亲一心想我在家过最后一个年吧。但由于夫家的盛情与坚持,我们便也没再介怀过多。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不在自己家过年,原以为会像以前由于外出念书而缺席的清明和中秋一样,会思念但不至于难过。但后来发现,自己错了。
大年三十年夜饭之前,我协助着丈夫和公婆忙忙这忙忙那,内心并没有任何异常。但年夜饭一开始,我就不自主地崩溃了。对家人的思念是一部分,而心理落差也许是更重要的一部分。
再也不是家里宠了二十几年的闺女,所以不能在这么重要的日子摊摊两手不干活;由于刚结婚,我依然习惯性地把婆婆叫成阿姨,于是公公说你要改口叫妈妈了,尽管别扭,但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多喊;丈夫的外婆年纪大了,我得帮她放好洗澡水并叮嘱她要慢点注意安全;饭前,出于最基本的修养,要给每位长辈盛好汤,并且随时留心着要给他们添饭......
就在吃年夜饭的短短半个小时里,我不断想到就是这些。于是鼻子间断着酸,眼泪也间断着流。也许是天生眼浅,从小到大也就强迫自己练就了不让别人看出我哭的本领。
我难过,并非因为这些事情做起来很辛苦,也并非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把长辈照顾得周到,是后辈应有的素养;到了夫家,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我们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礼仪以待之,这更是理所应当。
我难过,也许是因为在那一刻恍然大悟,一直所依赖的那把血缘保护伞,在他们不在场的今天,必须由自己亲手收起。在熟悉的家人面前,我何曾勤奋地帮手筹备过年夜饭,又何曾细心地为他们夹过菜添过饭。对于他们的宠溺,却接受得那么的理所当然。
我坚信,这种心理落差才是我奔溃的源头。
晚饭后,我独自进了卧室,无声地哭了一场。给弟弟发了一则微信说我好想他们,记得当时他的回复大概是这样:想也没办法啦,毕竟嫁人了,别那么作了。
虽然我知道这是句玩笑话,只是大男人不懂得如何回应这突如其来的倾诉罢了。但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嫁人了。
嫁人了,所以我不会再像以前的那个小姑娘,撒撒娇让家人替我包办一切;嫁人了,所以我愿意成为一个像样的妻子和媳妇,贤惠有担当;嫁人了,我不需要盲目隐忍和刻意伪装,但需要能屈能伸和如宾相敬,不辜负当初父母亲教给我的那些修养。
婚礼跟拍的照片中,有一幕你一定非常熟悉:新娘在车窗的一边落泪,新娘的父母在车窗的另一边落泪。当所有人笑容满面地称赞今天的嫁娶是一桩大喜事时,只有新娘和新娘的家人知道,它是一场最正式和最不舍的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