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就回会去找A的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和事。可是我们不知道 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时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很多时候我都生活在灰色的情绪里,我感觉别人配不上我对她们的好。我总是习惯于给别人甜言蜜语,默默奉献我拥有的东西。当她们不能理解我,不能同样的对我好的时候,我就由热情似火变得冷若冰霜。别人感觉我棱角太分明,脾气太怪,我也感觉自己很委屈孤独愤怒。而在去年,我接触了心理学,我明白了我之前是自我价值感低,所以是用跪在地上,牺牲自己的方式来讨好别人,想让别人认可。我做一切都是有目的的,当别人不理解认可的时候,我就由跪着变成站着,开始指责。此时再想想,实在让人感觉到压抑啊。而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不断地阅读书目,上心理学课,不断地欣赏接纳自己,用慈悲的心来关照自己。当我不断地自我关照,自我觉察的时候,我发现我活的越来越放松,和别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简单。
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过去的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控它.你所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就产生了压力,焦虑,恐慌。
前两天,好友红梅在分享自己的正念练习时也说了这段文字里面的一句话,"活在当下,好好练习,剩下的一切都没有问题"。我也每日都在做正念练习,每日给脑子空出一方芳草地,让自己变得更加沉静理性有满满的能量。可是我还是无法斩断和过去还有未来的联系。我也不禁问自己,我在这码字,是为了明天更好?还是享受此时的喜悦?我感觉就我写作这件事情是有些活在未来的。我有时候还会想起过去发生的不快,有时候面对一些关系,我是茫然且无力的,只有放在心里用更长的时间来内伤。我希望我在做正念练习的时候能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更多的觉察,能够放下它。
好怀念去年秋天的自己,在落叶纷飞的校园里捡了一片黄色的叶子,和学生聊了聊叶子给与我的思考。落叶是树的一部分,此刻它凋落了,可是不能因为叶落就感觉树不好。因为明年的树还是会生发。同样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就断定他一定是什么样的人,因为他的某一个行为只是他的一部分,而不是他整个人。有的学生下了课也去拾叶子,静静地思考人生。
那时候的我多么放松,任由时间流淌。此刻,我想起了那段时间看的«释佛»那本书里的句子"我们的想法就如同海浪,不断的涌现和消失,而我们实际上是大海"。而此刻我用慈悲心和关爱的心微笑着来看我当下的如海浪般的想法,我发现我活在了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