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灵川县九屋镇一里路有一个江头村,村里的建筑大多还是砖瓦结构,行走在其间,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代。村中居住的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有200多人出任为官,是广西著名的“清官村”。
提起周敦颐,自然让人想起他那篇著名的文章《爱莲说》,他的后裔当然也不会忘记。村中的爱莲家祠,爱莲池等多处景观体现出他们对于祖先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的敬仰与自豪。
《爱莲说》最大的特点便是托物言志。我国文人自古都是喜欢托物言志的,因为这能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与追求更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这在古代险恶的官场上能避免得罪很多人。另外,通过托物言志,把优秀的品格赋予植物,动物等,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更能给人留下深刻、长久的印象,更容易让读者理解从而产生共鸣。
《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代表之作,因为他对于莲的赞美是那么的热烈而深沉。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花草树木繁多,各有所爱,陶渊明独爱菊花,李唐以后,大家多爱牡丹,而自己“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便把莲的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特点突显出来。这是千百年来对莲赞美的、引用得最多的诗句,它成为了代表莲的符号。然后写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颗亭亭玉立,不媚俗、不卑躬屈膝的莲的美好形象便跃然纸上。她让人只可远观,不敢亵玩。接着作者直抒胸臆,把菊花比作花中的隐逸者,把牡丹比作花中的富贵者,而莲则为花中的君子。整篇文章作者表面在赞美花,特别是莲的君子般的品质,其实便是托物言志,赞美着君子洁身自爱的品格,坚贞淡泊的胸襟。通篇文章虽然只是说莲,但周敦颐君子的形象相信也已存在读者的心中了。
郑板桥的《竹石》也是托物言志的代表作。作者通过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表现了竹生存环境的艰难,体现了竹刚毅、坚定的品格。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竹不畏艰难,越挫越勇的顽强品格。这也是作者借竹传达出自己坚强不屈,不畏困苦的高尚情操。
虞世南以蝉来托物言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蝉饮的是花叶上的露水,这是一种高洁的生活方式。“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通过对蝉处于高处而声音自然传得远的这一事实,表达了作者不愿攀附权贵,借此得到好的仕途,而希望通过自己正直、善良的行为,得到当权者的赏识,进而能成为一个好官,为一方百姓贡献自己力量的心情。
托物言志不仅存在于古诗词当中,俗语中也很常见,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既委婉又带有含蓄的美,这应该是古人喜欢用托物言志方式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