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读书笔记,我是有想法的,我拿它来记录读书旅程中的所见和目前还不多的自己的想法。我的师父也说,读书的目的就是能搞懂比特币区块链是什么和怎么回事。曾经是一个随性之人,对很多现象不求甚解,甚至不想去求事物的根本。但是,在学习比特币区块链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是收获之一,真正的收获却是重新捡回昔日的学习精神。
在区块链时代,我们听到“价值”一词时,首先想到的是各种token经济,这是价值的表层体现。除此之外,区块链、社群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也是优质的价值,就像一个人在行业中的业务水平,也是可以量化的。比特币区块链就是一种价值的记录手段,它能将一切可以以bit为单位进行刚性量化的价值以数字形式体现出来。我们先从价值的表层含义来了解一下区块链的本质,以及区块链与比特币的关系。
历史上关于价值的记载,很多都是以货币形式体现的。太平洋西部的有一个古老的岛屿––雅浦岛。岛上的石轮––“费币”记录了当地居民交易活动中债务互相抵消的过程。从威廉·亨利·福内斯对雅浦岛的货币体系进行过描述,在此不做赘述,在他的眼中,费币不是货币,而是岛上居民约定的一套信用记录以及信用记录的清算构成的体现。现代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也对这个民族对货币的观念进行过褒奖。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也对雅浦岛有很高的评价,认为雅浦岛摆脱了商品硬币这套传统但不健康的制度。费币在当地居民眼里就是一个很有权威的交易账本,而对公认的实体通货他们并不关心,这种现象说明了货币不是商品,而是信用与清算构成的一套体系。
对货币的认识,有两种学说:货币金属论,货币名目论。前者认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具有实质价值。而后者则认为货币只是一种名目,一个符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金本位制度的崩溃,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已是信用货币。
凯恩斯是货币名目论的典型代表。他认为那些在交易现场作为便利的交易媒介而存在的物体会逐渐演变成货币,这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持有一般购买力的方式。信用货币从金本位制度崩溃以后,以各种纸质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交易活动当中。其中,电子货币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无论是传统的pos刷卡,还是绑定支付宝、微信,各种pay,云支付,到处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在转账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物理货币的递接,但是银行里记账系统的财务已经发生了变化。
记账系统发展到了区块链时代,我们看到了“去中心化”的概念,而比特币正是这个系统上承载的“以数字形式存在的”货币。其中比特币是记账的表征,而区块链就是其背后一套由信用记录以及信用记录的清算构成的体系。
比特币区块链曲曲折折走过了10年,这10年间,人们对比特币的褒贬始终不断,而且比特币已经有过数百次“被死亡”的传说。其实,无论早期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还是现代的代用货币、信用货币,货币的形态再怎么变化,也始终与记录价值和转移价值脱不了干系。比特币区块链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既然能走过10年,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并作为法币的补充形式,足以证明它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至于它的根基是否牢固,是否只是如很多人说的存在于人们的信念当中,它能否在经济和金融活动中长久立足并展开广泛的实际应用,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