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下午问我这些天晚上不去运动,干嘛呢?
我能说回家陪老妈追剧去了?
追剧倒是真的,好不容易盯上个《理想之城》,名正言顺从第一集安安稳稳的看。
陪老妈也不尽然。大多数时候,读完东西打卡结束,基本上已经错过剧播的时间,我回家就是跟她抢电视看。
按说我刷刷剧用手机嘛,但还是坐电视机前,用学会的回放技术,逼着老妈把刚才她已经看了的剧情再陪我看一遍,她反正不厌其烦乐此不疲,甚至还剧透,我就坐着点点头哼哼几句。这,也叫陪?纯属巧合。
大多数时候,我希望她不要说话,我需要聚精会神听台词。我陪老妈,简直就是作秀的托辞。
看完了,或者不看的时候,我也是房门一关读录东西,隔音效果太差,还得关照她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儿。
总之,没有多少要跟老妈交流的内容,就在一个屋里,这,也叫陪?
需要吸收好文字,需要纠正自己的口音,需要听课件,反正我弄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一定得是安静的一个人。
总有一天 ,我也会这样被室友忘记存在,当她在我这儿吸收不到“营养”的时候。
我不是嫌弃老妈没有营养提供,相反,一日三餐只要我愿意,老妈提供的营养只多不少。
但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大概只能是录读的时候,吸收一点点。
可惜又不擅长读后感之类的记录,只会挑记得的瞎扯。
像这两天读关于早茶的或是美食的内容,扬泰共同的特色,连着儿时味蕾的记忆,也联想出与那些作者大致相同的往事:
什么百叶大蒜煮成的干丝,在家也是我爸的拿手戏;什么街头巷尾排长龙的臭干摊儿,女主男主各自不言语却配合默契的营生;什么奶白暖胃的鱼汤面,以及汤面馆可见的勤劳的小蜜蜂们……
这些生活场景,在别人的笔下,也在自己的眼前,读在唇齿之间,心间的念头却是一些些自我谴责,熟而生的日子,就这么从手指缝里溜了滑了,没有及时留下些给自己……
老罗有一篇文字说的好,说自己检测一下属于什么类型的员工,自燃型?被燃型?还是阻燃型?
这仨类型,放到各个地方都可以套用人的三种状态。
自燃的人属于主动型,如果放在工作学习方面,那是极优,不用老师催促、不用老板催促,自己主动完成甚至超额完成。
被燃呐,当然就是算盘珠型的,被动但是不放弃。这个就像大部分人,大部分混日子摸鱼的人,无论是工作学习家庭生活,都这样的状态,好像他们主动点就会吃亏,利己主义摆在首位,学习像是为别人学的,工作对得起工资就行,家务活儿都干了不亏了吗?
阻燃的,就更可恶了,丧,躺平,唯恐天下不乱,自己不干不学,还要搅和别人,最好大家一起混吃等死。
看他那篇文,真的留在脑子里好久。它提供给我的营养就是:被动或者阻燃的时候,你耗费的,恰恰是自己,难道不是吗?消极怠工了,那你自己也没有得到进步。老罗文中的那个编辑的例子真的很说明问题。
一个编辑说他只用“剪切复制粘贴”这三样功能就应付了工作,也对得起工资,但是当被问那么这几年中自己的水平有提升吗?没有,不但没有而且下降了……所以对着干怼着活的结果,是自己无形中消耗了自己而没有任何收获或是进步。
又听365读书介绍李敖的一篇文字,说人还是得有点儿钱,一来没有后顾之忧,二来有资本清高而获得自由。
这大概和所谓的财务自由,不是一个意思。
他从古人的故事说开去,司马光的标准是:你这个人有没有钱,能不能维持生活,能不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有这个本领有这个钱以后,他才认为你有独立的人格。
随时可以丢掉乌纱帽,为了我的原则可以不做官。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会饿死,我有钱可以保护我的自由。所以,有没有钱才可以决定一个人有没有独来独往的人格。这就是司马光的一个标准。
有钱,不是追逐财富最大化,而是可以为了守护一点点自由。
这倒让我想起老妈这个农村妇女常挂在嘴边的话:要有自己有,不看别人的脸色,自己随时想干嘛干嘛。
看来,老妈那儿也有营养没有被我提取出来,可不能忽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