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但自己过上自在人生也帮助更多的家人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昨天有一位家人给我发信息说,印光祖师是大势至菩萨乘愿再来,他很确定的告诉我。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篇序言就更加有分量,更加有价值了。但不管怎么说,印光祖师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
印光大师的佛学造诣,在人生真相,在宇宙真相方面,不能说已经达到佛陀的地步,但至少也是菩萨级别了。
好吧,所以首映关注时代这一篇序是非常有含金量的,这篇序言虽然很短,但是涵盖的信息量很大,希望这篇序言能让您的修行,能让您如何去明心见性,如何去悟后起修能够更提升一个档次,更上一个台阶。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致知。乃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这段话是印光大师,他用别人的口气说的。这是什么意思?
或问格物乃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这是有的人会有疑问,会有困惑,格物应该是穷尽天下事物之理,那致知呢?应该是推极吾之知识。必使一一晓了也。
致知就是使我学识丰富,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我原来不懂物理,现在懂物理,这是推及我的知识,使我晓了物理知识。
我原来不懂人际关系,我现在懂得人际关系。就是推及我的知识,使我晓了人际关系。
或者我原来不懂天文,我现在懂得天文,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是我们通常人会认为的,你不要认为说这个跟你没关系。有的人说不知道。
儒家大学里面三纲八条目。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 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有的人会想当然地认为,说八条目跟我没关系。老师你老讲这个,有什么用呢?
我不知道八条目,不是依然过的很好吗?我不知道格物致知,也不知道诚意正心,还更不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说我都没这么想过,那老师讲点灵性。
别讲这些,这跟我没关系,真的吗?怎么可能跟你没关系。
你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就一定跟你有关系,不光是中国人,外国人也有关系,外国人也没搞明白这个,所以我们这个社会才支离破碎,理解了吗?
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现在社会的教导全部是建立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的错误理解之上展开的,你能跑得掉吗?你跑不掉的。
你不知道你个八条目而已,但是你学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很简单,简单说一下。
比如,孩子的心理健康。关于一个亲子教育,你就学不完。夫妻情感。如何留住老公的心,如何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情感体验,两性关系学,现在多如牛毛。
经营企业,你会时间管理吗?你会员工激励吗?你会营销策划吗?你会组织绩效吗?你会最先进的生产标准这种流程的掌握吗?你看看你都搞不完的。
修身不一样的吗?今天练这个有氧运动,明天学的理论可能跟上一次的都不太一样。
可是全都错解了八条目,所以你怎么逃都逃不脱,你就在这个八条目的错误教导之中,走完了一生,而且不止中国人。
虽然八条目是中国人提的,可是外国人一样的,所以才搞得支离破碎,心脏科,牙科,耳科,五官科,骨科各种各样的科室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科细分。这是关于的营销里面就很多很多的细分,叫市场细分学营销。
认可之后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是,你即使不知道有八条目,释放,你的日常生活全部在八条目的范围之内也逃不脱的,这是什么呢?
你这个八条目是对的还是错的?而错的是什么?这是印光大师说的,而现在99%的人还都在错误的八条目当中,在错误八条目当中,你就无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就是你情感不会美满,财富不会好,你的事业也不会一帆风顺。因为错了,本末倒置了,那是什么呢?这个错误在哪呢?这个错误就是印光大师说的,或问格物买穷尽天下的事理。是万物的理给他搞明白吗?这叫格物。
一开始就错了,这就是一个根。格物。一旦错过后面的治国平天下,全部都错,我们很多人认为格物,不就是研究事物吗?我今天格原子发现了里面有个我原来不知道的东西,我今天格一下心脏,我发现了心脏的一个病理机制,我明天格一下化学,我又发现了一个化学方程式,我在后天我格一下人际关系学,我又发现了人际关系相处的一个技巧,我在后天格一下孩子教育我又发现了教育孩子的一个好的方式,这不就叫格物吗?你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天下99%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什么呢?就是格物买全景天假试试五只梨,那这只呢,这个知就把它当做知识?
身外之物。物,太阳,月亮,原子,人体,狗,牛,动物学,植物学,地球学,这就是物。
那知呢?就是知识。就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是推极吾之知识,使一一晓了也。就是把我所知道的东西推到极限。
我今天我让我自己明白人体是怎么回事儿,明天让我明白孩子是怎么回事儿,再后天明白情感是怎么回事儿,在后天成为一个营销专家,在后天成为一个策划高手,在后天成为一个谈判专家,总之你是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知道,这就是我们正常人认为。
而且认为这种人很厉害,那代表人物就是我们古代的一些人物,比如诸葛亮,那是小说演义,其实真实的诸葛亮不是那样的,那是小说演义好,也就是说我们都认为这个叫人才,人物。
如果你以这种格物致知开始的话,那就很简单的,格物就是格你身外的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你的身体。致知就是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但你有没有发现它直接是和道德经相违背的。
道德经讲的是什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致知,为学日益。你不断在致知,你懂的越来越多,但为道呢?你懂的越来越少。
你需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少,不用学亲子教育,不用学经营企业,不用学经营家庭,不用学健康方式,好像你什么都不用学了,学的越来越少,一直损到无为,好像你什么都不学了,什么都不干了,但这个时候你反而什么都干了,无为而无不为,但很多人把这个无为当做消极了,或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一种理想主义状态,告诉你,它是真的。它是道。
它是你活颠倒了,你活颠倒了所以你才得不到。所以八条目和你的关系及其密切。
何得以人欲为物。真知为知。克治显现。为格致乎。
所以那些人就问了,不是格物是穷尽天下万物之理吗?致知呢是让自己的学识越来越丰富吗?成为一个专家,成为一个通才,这个地方你说的物怎么是人欲呢?为什么你说格物是格人欲呢?
人欲就是贪嗔痴慢疑。贪是情绪,嗔恨是情绪,慢还是情绪,所以就变成了格人欲,就是格情绪了,就是为什么印光大师你说,格物最后格人欲就是格情绪的呢?就是我们现在跟大家讲的格情绪呢?
疗愈清理 格物致知。疗愈清理,疗愈你的情绪,清理你的信念。就是疗愈清理,也叫格物致知。
真知为知。真知就是本体,良知啊,就是那个道,那个心。
为什么你以真知为知,而不是以知识为知呢?
这是王阳明后来提的良知,王阳明后来就说那个知不是知识,是良知,为什么以良知为知,以真知为知?真知,就是我们讲的佛,你的佛性,如来真如。
为什么以他呢?克治显现。为格致乎。克治显现。克你的人欲,让你的真知显现。这叫格物呢。印光大师,你看,正常的格物是格尽天下之物,致知是让自己的学识越来越丰富。
可你为什么说格物是格自己的心呢?是格自己的情绪呢?致知是让自己的真知显现。你为什么把这个叫做格物呢?
这一段的疑问,通过解读相信你明白了吧,这是关于儒家八条目的一个误解,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接着看印光大师怎么解答的。
答曰。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格致诚正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未能博览阅历者。纵有纯厚天资。于诚意正心。皆无其分。况其下焉者哉。有是理乎。
印光大师这一篇,他回答得很长,但是讲的很究竟。印光大师说,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诚明德,他在开篇就讲,圣贤之道,无他,唯诚与明。
就是什么呢?你首先明心,就是你让自己悟到开悟,第二你真实的面对自己就是觉。真实的面对自己就是诚意了。这都是讲的是什么?心。
所以,诚与明德,皆约自心之本体而言。也就是说诚与明德讲的都是心,可不是讲的外在的物。
诚是诚意,说的是心,什么能诚意?心。明德是什么?开悟,明明德,明心见性。诚意和明明德讲的都是一种意识状态。或者说向内求。
名虽有二。体本唯一也。
名字是两个,诚意和明明德。但事实上都是关于心,都是关于本体,实际上是一个,就像好比说,何其自性 本自清净,何其自性 本自具足,何其自性 本不生灭。清静 具足 生灭三个词,但都是自性,都是讲自性,明白吧。
所以,虽然诚意与于明德是两个词,但是实际上一个,都是讲心。知与意心。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知是致知,意是诚意,心是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先把格物拿掉。
致知讲的是心,不管是知识,还是说良知,他都是心。诚意指的是你的心,你的意识状态,你的本体。正心指的还是心。
讲的都是一个东西的意识状态,并不是外在的东西,把它分成二,所以他说,兼约自心之体用而言。实则即三而一也。
什么意思?三个是一个。就像刚才讲的自性,本自清净 本自具足 本不动摇 本不生灭 能生万法,他说了五个。但这五个说的都是一个自性。
所以致知诚意正心,说的都是心而已。格致诚正明。五者。皆约闲邪存诚返妄归真而言。格致诚正明,就是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明明德,五个。其实都是讲的是什么?
闲邪。闲就是防止。邪就是邪思妄念。存诚就让自己内在是光明的,内在是自性的,内在是圆满的。
返妄归真就是远离颠倒梦想,就是知道什么真,什么是不真,就活在意识主导论里面了,这些讲的都是一个心,格致诚正明,讲的都是心,他们都是对一个心下工夫。
其检点省察造诣工夫。明为总纲。就是你下功夫做功课,是以什么为主呢?是以什么为总呢?是明,明明德,是明心见性,明明德是让自己获得般若智慧,开悟,让你活在意识主导论里面,为总纲。
格致诚正。乃别目耳。是什么意思?这是让你明明德,让你明心见性的方法,
就好比说六度菠萝蜜,布施 持戒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这六个船只,六个方法是为了让你从此岸到彼岸的,是为了让你从你现在的这个境遇来到所谓的极乐世界了,所以给了你六条法船。
但这六条法船就是别,类似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四条船,把你渡到明明德的彼岸。佛陀的忍辱 持戒 布施 精进 禅定 般若,这六个耳目,把你渡到总纲。叫什么?叫彼岸。所以说,明为总纲。格致诚正。乃别目耳。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
修身 正心 诚意 致知这些东西都是为了明明德。他倒着说的。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了明明德,所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是中庸里面的。
就是古代那些真正悟道的人,他想明明德于天下,明明德就是让自己明心见性,然后让自己能够平天下治国齐家,倒着说一遍。但首先是干嘛?目的是为了明明德。
所以他说修身 正心 诚意 致知,所以明明德也。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
你的真知,你的真心本性,为物所弊。就是你的贪嗔痴慢疑呀。你的物欲,你的贪,你的嗔,你的恨,你的傲慢,你的愚痴。这什么呢?就是这个真知的被蒙蔽了。
要不然佛法为什么把他叫五毒呢?其实现在的灵性也是让你在处理情绪,是一样的。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
你的真知被物欲所蔽,有了贪嗔痴慢疑,你能诚心吗,你能正心吗?意不诚,心不正了。你的心肯定不正了,有了贪嗔痴慢疑。
心怎么能是真知呢?他就不会啦,所以他就意不诚而心不正了。若能格而除之。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心月孤圆朗中天矣。这是个比喻的说法。若能格而除之。就是若能格人欲,把人欲给他去掉。
则是慧风扫荡障云尽。好像刮一阵风就把乌云给吹散了,天空就不再有乌云了。心月孤圆朗中天矣。天空中,你作为那个本体,阳光四射,你又开始阳光普照,你就恢复了你灿烂的人生。
所以要把人欲这个乌云给去掉。王阳明在500年前讲的就是这个,孔子讲的也是。此圣人示人从泛至切。从疏至亲之决定次序也。
这就是圣人,这就是我们整个的古圣先贤,他们教导我们的一个顺序,教导我们一个正确生活,让自己明心见性,让自己能够明明德,让自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个正确顺序。
这是印光大师说的。那跟大家在往深处去延伸一下。就昨天解读的一段话,孔子论语中的。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对曾子曾参说的,我的道从来都是一个,我的道有一个根本,我的道就是一,我的道没有二,这个话很重要啊。我的道,他是一个总方针,我的道,他不需要你有二有三四五,你不需要做各种各样的东西,只需要做一个就行了。
曾子说,唯。是的,您说的对。子出。孔子就出来了。门人问,何谓也?就是孔子其他学生都围过来问曾参,问曾子,刚才老师说的啥意思呀?曾参说,夫子之道无他,忠恕而已。夫子之道就一个,忠恕。
忠恕这两个字就是一个东西。你可千万不要把两个字认为是两个东西,你认为忠恕是两个话,他的道就不是一,就是二了。
孔子的道是一以贯之。一以贯之意味着什么?忠和恕讲的是一个。忠就是格物致知,恕就是知行合一。但前提都是良知光明,致中和,致良知。
这个地方的说了一个重点是什么?孔子的道是一以贯之。有一个根。
如果你不理解这个,就会把古圣先贤的教导,搞得支离破碎,这也是王阳明讲的,
后儒就是孔子后来的儒生,不明白孔老夫子的教导,所以呢,圣学就支离啦,就是刚才我讲的圣学就支离了,我们都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知道它是有一个根的,是一以贯之的,他有个东西是贯穿始终的。
可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也会被那些不知道培训的支离破碎。比如,你想教育孩子吗?各种各样的的关于亲子教育的专家 机构如雨后春笋。
你想经营家庭吗?各种各样的专家,色彩,性格,星座,人际关系的本本,就是各种各样的情感专家就开始出现,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教育孩子的和经营家庭的连不到一块,什么意思呢?
你学的教育孩子的只能教育孩子,你学的教育孩子的根本无法用在经营家庭方面,同样的,你学的经营家庭的方法根本无法用在你的事业方面,因为经营事业有经营事业的方法。
你想经营人生各种各样的东西,那就有各种各样的学科。所以搞得支离破碎。各个东西不能融合。
用企业的放在家里就不管用,你用对爸妈的方法放在老婆身上就不管用,你用对你老婆那一套放在女孩子身上就不管用,为什么?支离破碎了。这就很明显的,孔子的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在哪?
他怎么给他贯穿起来的?没有贯穿啊,根本就没贯穿,因为什么。修身有修身的方法,齐家有齐家的方法,治国有治国的方法,平天下有平天下的方法,平天下的方法,不能齐家,齐家的方法不能治国。那这个一以贯之,这个一他怎么贯的?根本就没贯起来,就好比,拿个线把铜钱给他穿起来,这个铜钱是散落的,你这个线根本就没有,你根本没有一根线能把这个铜钱给他穿起来。
你找不着,你根本就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东西。那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在哪?你在哪贯着呢?你哪都没贯。
我累死了,我为了把你的学说,我为了把你的教导,然后在自己生活中实践出来,我拼了命的修身,我拼了命的齐家,我拼了命的去治国,这是我拼了命的学齐家的方法,学教育孩子的方法,经营家庭的方法,我拼了命的学经营企业的方法,各个培训,就是上的那种去经营事业的课程,我容易吗?我为了齐家都快累死了。
我平天下了,我就没时间修身了。我修身了,就没时间治国了。根本没时间,每天就是忙忙忙,现在现代人就是这样的,问题是,这是孔老夫子的教导吗?我们都理解错了,你知道吗?
孔老夫子的道是一以贯之。就这样一以贯之。什么一以贯之,忠恕而已,忠恕什么,诚意诚心。忠恕讲的就是诚意和正心啊,明白吗?你忠恕,你就诚意,你就正心。忠是讲你的心态的。恕是讲行为的。孔老夫子有明确的解释的。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全部是心。
就是孔子的道,一以贯之。贯的是什么?贯的是心,不是别的。
一以贯之,贯的是心,所以格物致知只能是致良知,只能是致良知,因为什么?孟子是这么说的。孟子率先提出的良知,能够不思而虑的是良知也。不思还能虑,很有意思,不思还能虑那是良知。
所以是什么?全是心。格物是格欲,而格物格人欲,然后让你致良知,致良知就能诚意就能正心,一旦你诚了意,正了心,你的身自然修,你的家自然齐。你的国自然治,你的天下自然平。这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讲什么,你想平天下吗?你想治国吗?你想齐家吗?你想修身么?你说,我想让我的孩子教育很好,你不用去学各种亲子教育的课程,你只需要做两件事情,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孔子的说法,就一件事情,致良知致中和,只不过致良知分成两部分,讲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就这么简单。
一下子,你根本不用学社会上任何的亲子教育课程,就是孩子出了任何问题,格物。
格什么物?格你的情绪贪嗔痴慢引起的是情绪,格你的情绪。情绪一旦格了,你就能致良知。慧风扫荡障云尽。就是个意思。
他让你有情绪,有人欲。因为你有人欲,所以你有贪嗔痴慢疑,所以你有了那种不好的感觉,把这个格掉,你就致良知了,致良知你的意就诚了,你的心就正了,你的家自然就齐了,所以大学才会讲什么,预平天下请治国,预治国请齐家,预齐家请修身,预修身请正心,预正心请诚意,预诚意请致知,而致知在于格物。
所以印光大师不得了的,他都知道格物是格心了,格物是格人欲啊,我真的不知道,他有没有读过孔老夫子的东西,但是,他是儒释道三家绝对融会贯通的,真是一代高僧啊,有可能真的是大势至菩萨乘愿再来。
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否则的话,道德经那个高度你怎么过的上呢?你怎么能为道日损呢?你怎么能无为而不为呢?
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不听话,你的亲子关系紧张,你怎么能无为而无不为呢?你没做什么,结果孩子变了。
你的家庭经营很困难,家庭经营很不好,你怎么能无为而无不为呢?我没有做太多经营家庭的方式,结果我家庭经营变了。
我的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我的财富好像总是不丰盛,我怎么能无为而无不为呢?我怎么能好像没做太多的关于企业经营获取财富的这些事情,结果越来越丰盛了呢,怎么能做到呢?格物就能做到,这就是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呀。忠就是格物致知,恕就是知行合一,吾道一以贯之,就是什么意思?
我现在经营企业经营的很困难,财富很不丰盛,自己举步维艰怎么办?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解决了,就这么干。
就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的企业就越来越好,你不用去学如何经营企业组织管理,不用到各个行业各个协会里面认识企业家,积累一堆一堆的名片,不用的。
根本就不用,而且你这么做,告诉你,如果你不格物致知,如果你不诚意,如果你不正心。就是如果你不会致良知的话,你集了一万张名片,你的企业也好不了,理解吗?
如果你不格物致知,你不诚意,就是你不知行合一,如果就是说你不致良知,你学再多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你孩子的关系依然紧张。
如果你不会致良知,你再去经营家庭,用各个专家的教导,各个学者的教导,你会发现你的家庭依然如故,甚至说走向解体,所以,大道至简,简在哪里?
孔老夫子的大道,到我们后来人这怎么变的那么复杂呢?
自己就是那个时候也想去赚一些钱,也想把自己的那个工作做好,也想把人际关系经营好,也想把孩子教育好。
我费了很大的功夫,真是学习,就比看谁懂得多,你会英语,我会电脑,你会演讲,我会人际关系学,就看谁会的多。
谁会的多谁就有本事,谁会的多谁就能过的好,谁会的多谁就能把自己的事业平了,把自己的家庭也经营了,真的是这样吗?所以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充满才华的穷人。就在这,那个一以贯之的一,没了。
你不要以为说儒家的八条目跟我没关系,我不知道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心想生,你不要老讲这个,讲一点轻松自在的,讲一点灵性开心的,告诉你,你逃不脱的,世界人都逃不脱,毕竟你活在中国,你更受这个八条目的影响分分秒秒,你知道吗?为什么分分秒秒?
你的孩子现在上个学就是支离破碎了,你的孩子现在参加的那种学习就是支离破碎的,你去学的情感教育方式就是支离破碎了,你去学了经营企业的方式就是支离破碎的。
你根本就没有一个道,根本就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一的那个东西,你根本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本领,你根本没有一个东西,我只要会了就能齐家。
这个东西又能齐家又能治国,又能平天下又能修身,你根本就没有。你是齐家用齐家的方法,治国用治国的方法,修身用修身的方法,而且互不相干,你这怎么能叫一以贯之呢,你用什么贯起来了,你什么都没贯起来,所以,你人生怎么可能逃得脱八条目的影响呢。
所以你不明心见性,你在这个社会当中指望着那些专家教授,让你明心见性,下辈子吧,甚至是下下辈子吧,没希望了,因为他都在支离破碎当中。不是开玩笑啊,因为自从朱熹之后,其实孔孟之后啊,孔子的学说就已经被曲解了。
但到了朱熹,为什么朱熹曲解的更厉害了呢?因为朱熹写了太多的注释。
后代的儒者没有那么多人这么做的,但是朱熹注解四书五经比孔子的那个书还多,你知道吗?他注解的文字相当的多,而且流传很广,他对格物的认识就是印光大师说的,不就是穷尽天下事物之理吗?致知不就是让自己的知识推到极致吗?
我想穷尽孩子教育孩子之理,我想让教育孩子的知识越来越多,这就是朱熹的格物致知
但是朱熹全错了,孔老夫子讲的全是一个心,全是向内求,内圣外妄。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如果一旦这样,就是你还有二,二是什么意思?如果说你明白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你明白了致良知是一切的根,齐家就变成了致良知。
想齐家就致良知,想治国就致良知,想平天下就致良知,这就是一以贯之,如果没这个,就变成了齐家用齐家的方式,治国用治国的方式,平天下用平天下的方式,这叫什么?没有了一以贯之,没有一以贯之就是支离破碎,人生就支离破碎的,你离开了道。
这就是关于这个印光大师这番话,再往更深的跟大家去阐释了一下。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俾吾心知识悉皆明了。方能诚意者。则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之人。方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
如果要穷尽天下事物之理,就是如果要把什么东西都搞明白,蒸汽机是怎么回事?飞机是怎么回事?堂课是怎么回事?大泡是怎么回事儿?卫星是怎么上天的?火车是怎么跑的?轮船是怎么造的?
如果你要把这个都搞明白,你让这个知识呀悉皆明了,就是把卫星的知识搞明白,把造船的知识搞明白,把经营家庭的知识搞明白,把教育孩子的知识搞明白,把经营企业的知识搞明白。
如果这样才能诚意,你必须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你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必须博古通今,那么只有博览群书遍游天下的人,才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
那么只有一种人,就是博览群书遍游天下的人,就是我们现在社会认为的专家 学者 教授,博士后 院士 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这类人,只有他们才能诚意正心,以明其明德。也就是说只有这种人才能开悟,是这样吗?
说直白点的,就是有多少博览群书,遍游天下的人是在贪嗔痴慢疑了呢?教授就不贪了吗?博士就不贪了吗?不是吧
懂得越多的人,他就越没有嗔恨了吗?越没有羡慕嫉妒恨了吗?不是吧。但是呢,我们就会认为这种人才能诚意正心,才能远离贪嗔痴慢疑,才能明明德,这也是朱熹认为的,认为这种人才能够明心见性,才能够开悟,对吧。
这个很重要,后面印光大师会讲,因为很多人会高推圣境,下堂课会讲这个。就是如果认为只有这种人才能开悟,你就会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没文化开悟不了。
所以,印光大师说的,如果你认为只有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让自己的学识越来越渊博的人,才能明心见性,才能诚意正心,因为你认为格物致知才能诚意正心,而你认为这个格物是穷尽天下至理,这个致知是让自己的学识越来越渊博,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诚意正心,那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话,那这只有那种博览群书的人才能做到,但是呢,那种未能博览群书者的人,纵有醇厚天资与诚意正心,皆无其份。什么意思?
如果这个人,他没有学习很多知识,没有博览群书,他就不可能诚意正心,不可能明明德,皆无其份,而这个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六祖慧能。那如果照这么个说法的话,六祖慧能就无法开悟,多简单,六祖慧能博览群书吗?他字都不认识。六祖慧能游历天下了吗?他就去了一趟五祖慧仁安徽的那个庙,又返回广东潮汐,讲经说法,他这一趟是拜见五祖求学路,不是游历天下。
这个有很多人是这样天资醇厚的,明心见性的,心想生老师肯定没有遍游天下,只是现在每次出去讲课走了一些地方。也没有看过那么多的书,并没有看医学,并没有看天文学,并没有看各种各样的那种学科,营销的,管理的,养生的,我都没看,我只是看了一个修行的书,是读了100多本,可是现在好像我自己的这个状态,我好像懂了很多,这是什么?
这就是孟子说的那个良知良能。无师智自然智,只是活在了意识主导论里面了,这样的还不如那个天资醇厚的人呢,就是有一部分人天资醇厚,但是,他没有博览群书,他就不能开悟吗?何况有一些人他连天资醇厚都达不到,那怎么办呢?都没这个机会了吗?
所以他说的不是这个意思,这是印光大师的关于这一段,我们今天的课程也就是这些,重点跟大家说的是,有一个东西它是贯穿始终的,您不要去把它搞得支离破碎,如果你没懂,你就会支离破碎,教育孩子有教育孩子的方法,经营家庭有经营家庭的方法,经营企业有经营企业的方法,人际关系有人际关系的方法,获取财富有获取财富的方法,经营健康有经营健康的方法等等,就有很多的学问,很多的学识,但是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互相不干涉互相不能融合,能理解吗?
这就违背了孔老夫子的一以贯之,而这个一旦你有了一以贯之,那就很简单了,经营家庭的方法和经营企业的方法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营人际关系的方法,各种各样的,你想处理的人生当中的方方面面,他方法都是一个,这就是一以贯之,这一个是致良知,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也就是讲一旦你会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就有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一旦你有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就有了获取财富的最佳方法。一旦你有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就有了经营家庭的最佳方法,就有了获取健康的最佳方法。
也就是讲,一旦你会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部解决,你不需要再支离破碎了,这就是道,这就是孔老夫子的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
每日一解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
这段孟子所说。光复你的良知,良能就可以了。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不学就能,这是良能。我不学如何经营企业,就能把企业经营好,厉害吧,这是良能,你想要这个吗?
我不学如何修身就把身修好,我不学如何齐家就把家齐好,我不学如何治国平天下,就把我的事业搞得一帆风顺,可不可以呢?可以呀,那是什么?
孟子说的,人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什么东西是良能?
良能是什么?自性,良能就是你的佛性,良能就是那个良知。
良知 良能就是那个本性,就是那个心,就是那个诚意 正心,就是那个中性,理解吗?
这就是老子说的为道日损,什么意思?我如果活在道里面或在良能里面,我就日损。如果不活在道或者良能里面,我就日益。
什么意思?就是我必须学习如何经营家庭我才会经营家庭,我必须学习如何经营企业我才能经营企业,我必须学习的人际关系学我才能经营人际关系,
就是讲学的都支离破碎的,你要学太多的东西了,这一辈子都无边无呀,你学不完的,还很累,然后你还无法把它融会贯通,但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个道就是良能。这个道让你无为还无不为。为什么呢?
因为,能不学者而能,是良能也。人能不学还能经营家庭,人能不学教育孩子还能教育孩子,只能是那个良能,所以要让你的良能来运作。
所以要恢复你的良能,就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恢复你的良能就是明明德,明白吗?就是诚意正心。
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我们一直在讲致良知,王阳明就把自己的学说叫做致良知,王阳明说吾生平讲学只是致良知三个字而已。
所不虑而知者,这就很有意思了,虑就是思考,我不思考我就能知道,这是什么?良知。
一旦你明心 见性,一旦你诚意 正心,你就能具备无师智自然智。就是定静安虑得
有的人说我定了,我静了,我安了,我才能虑,是你在虑吗?不是你在虑,谁在虑?良知在虑,明白吗?
也就是说我不虑,我就能知道怎么做。
就是我不用考虑如何去经营家庭,我就能知道如何经营家庭,我不用考虑如何去经营企业,我就能知道如何经营企业,我不用考虑如何去跟张三相处,我就自然而然知道如何张三相处,我什么都不用考虑,我只需要让我良知光明,所以能不虑而知者,良知也。
所以我根本不考虑,我今天如何让我的企业经营更好,我明天如何让我的家庭经营更好,后天如何让我的孩子经营的更好,大后天让我的人际关系等等各方面越来越好,我根本不考虑,为什么?良知在考虑。
换句说法,真我构思和创造,小我没有创造力,小我他没有构思创造的能力,他只能体验和感受,构思和创造是在真我那里,明白吗?
生命人生如何发展?你明天发生什么?后天发生什么?真我在导演,在编剧,在安排。
你被创造出来,你被设计出来,你就不知道事情将如何发生,梦想将如何实现?
你只是能感知,此时此刻这个当下正在发生什么,而在感知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感觉而已,
你被创造出来,仅仅是这个功能,你没有去构思创造的能力,你只有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所以小我不虑,真我就能知,这就是良知。
小我不去思考我梦想如何实现,真我就会知道梦想如何实现,这就是真我开始工作了,所以能不思而知者,良知也。
所以怎么办?致良知吧,恢复自己的良知良能,你就能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你就能一以贯之,你就不会支离破碎,人生就大道至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