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记忆 | Hiroshi Sugimoto Portraits


「我將每個人物以全黑背景處理, 而這抽象的黑色布幕消弭了我們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感知。當你看向這些照片,一如迷失於噩夢或夢境中,有一個人從這黑暗之中現身,就要開口與你對話。」

——杉本博司



初視日本攝影師杉本博司的《Portraits》,不免被其真實所震懾,下意識地想去檢視創作的年代。戲劇化的光線灑在精美繁複的皮草絲綢上,讓人幾乎感受其細緻觸感,而一具具靜止的人像,臉部線條如此柔合卻立體,彷彿脫離自身的時空,來到我們面前。

這一系列《Portraits》被喻為「複製的複製」。雖然杉本的肖像似乎捕捉住一個活生生的瞬間,然而,每一幅畫面都是虛構的。他遊覽倫敦的杜莎夫人蠟像館,並以過去創作「透視畫館」系列的相同手法拍攝之。採用與文藝復興繪畫相似的光線與視角,使光影變化細緻而豐富。這些靜止的名人蠟像,在不少於四十五分鐘的長期曝光下,形成了綜合而複雜的神情,襯在純黑背景之上,宛如油畫的古典調子。

蠟像的起源實為製作逝者面具之工藝,然而攝影中所見的肖像栩栩如生,《Portraits》似乎重現了逝者的身影,卻使人陷入迷思。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以生命為題的攝影是真實的,但這意味著什麼?攝影並不如我們以為是攝下真實,「說攝影不會說謊,本身就是最大的謊言。」杉本如是說道。的確,他以攝影替代繪畫,透過鏡頭的取景,形塑了另一片真實。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1948年日本東京出生,1970 年代即赴美,畢業於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攝影系,於東京與紐約兩地從事攝影工作至今,是少數獨立於日本攝影發展系統的攝影家。被譽為「最後的現代主義者」,他的創作模式像是進行一場精心策劃的理性儀式,叩問著時間、真實、記憶等無法以肉眼看見的命題。


Henry VIII 1999年

Henry V 1999年

Catherine of Aragon 1999年

Anne Boleyn 1999年

Jane Seymour 1999年

Anne of Cleves 1999年

Catherine Howard 1999年

Catherine Parr 1999年

Elizabeth I 1999年

William Shakespeare 1999年

Napoleon Bonaparte 1999年

Vladimir Ilyich Lenin 1999年

Fidel Castro, 1999年

Queen Victoria, 1999年

Rembrandt van Rijn, 1999年

Richard I, 1999年

Duke of Wellington,1999年



Piet Mondorian,1999年

Salvador Dali,1999年



Diana, Princess of Wales, 1999

Yasser Arafat, 199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邁克爾·傑克遜:30周年慶典委員會 (Michael Jackson: 30th Anniversary Ce...
    JENTSON阅读 783评论 0 0
  • 第51屆金馬獎,陳湘琪以《迴光奏鳴曲》拿下金馬影后,從老搭檔李康生手中接過獎座,她看了看舞台上激動地說:「我做到了...
    Audreyko阅读 410评论 0 1
  • 下不完的傾盆大雨、灰霾、廢墟、寒冷、絕望的眼神……很多時候不需要血腥暴力的場面,光是花草樹木的缺席就能給人末世的感...
    小茶Sketchbook阅读 234评论 0 0
  • 二十歲時,第一次遇見碧娜.鮑許(Pina Bausch)。 那時,剛剛脫離了高中生涯的單純,或者說是相對的封閉,進...
    瑞秋舒芙蕾阅读 875评论 0 8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10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