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有没有听李笑来说过《五只猴子吃香蕉》的笑话?那几只不明就里白白挨打的猴子真切的告诉我们:"如果可以讲话,就不用挨打"。语言文字在人类发展中的贡献巨大。
在我的印象里,语言就是一种人们用来交流和沟通的最佳工具。它比人的肢体动作表达的更精准,它比书画来的更省时省力,它本身就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平台,又怎么会有孤独一说呢?蒋勋老师在《孤独六讲》却娓娓道来语言中的孤独滋味,值得我们思量。
语言到底在什么时候让人产生了孤独的感受呢?
"听不懂"语言时你是孤独的
蒋勋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他在法国读书时,有一次,因为一个房东宁波老太太和法国人对话,一个说宁波话,一个说法文,说了很久既没有冲突也没有误会,而他却感受到了一种由于语言不同反尔不易产生误解的感动。我想这种感动我是无力消受的。
第一次的出国经历,我只体会到因听不懂语言而感到的无奈和孤独。不说在加拿大的法语区,就算到了英语区我也只能应付简单的点餐和购物付款。身处异乡被异国语言环绕时,如果身边没有同伴,确实会油然而生一种孤独感。我想就算是在中国国内,由于地域的不同,从北方来到南方上学或就业的人,面对无处不在的陌生方言也会有不易融入的感触吧!
随着网络社会交流的普及,还有一种孤独叫做听不懂网络用语。昨天的"细思极恐"、"喜大普奔",今天的"厉害了我的哥"、"互怼",还有那些随处可见异化了的成语。你对它们的认知永远都赶不上创造者的更新速度,你对孩子的纠正也赶不上新一轮广告的投放。
人能透过语言反观自己许多的内在情绪,也能对自身隐性的知识进行梳理,因为无论是写还是说,你都会提前有一些深刻的思考。而那些网络用语、表情包、二次元读图的特点就是简单趋同,有代表性,易误导,易传播。语言的简化的背后反应出的是思维粗糙,频繁使用会使人思维变窄,容易给复杂的人事贴上简易标签,也会误导人们不求甚解的去使用它,好像不在朋友圈发些新词就很孤独。无奈的是,现在不光是网络媒体,正经传统媒体也经常热炒这些网络词汇,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是多么可悲的事。
难怪一些有识之士会奋力疾呼,敲响警钟:"网络用语毁了我们思维的多样性,人们阶层的固化是因为语言的固化,而语言的贫乏则是人类终极的贪乏。"
"写不出"文字时你是孤独的
从小我们就开始接触"语文"这个词,在我的印象里"语文"就是习得文字,然后用语言进行表达。《东吴相对论》则给了我们一个更精确的描述:"语文就是文字、文学和文化的三者结合"。所以如果你的语文基础薄弱,你就创作不了美好的文字,阅读不了深刻的文学作品,适应不了平静的文化生活。
当古人们在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形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时,我们却只会写"景色好美呀!"我们见过感受过,却从来没有这样表达过这种美景,现代人语句的苍白和贫乏,缺少感受美的表达带来了另一种孤独感。好的语言能激起你内心感受,也能丰富细化你的感受。
每次听到儿子朗朗上口背诵古诗词时,我总有这样一种冲动,希望自己能安下心来,好好的诵读古文诗词,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我想《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能那么火爆,也是因为引起了许多普通民众共鸣的缘故。
还有一种"写不出"的孤独是在体制内挣扎的人所特有的。他们混迹各种体制内的单位多年,长期和各类公文打交道,深谙请示、报告、总结、分析的套路,掌握本单位各级领导讲话的框架、思路和风格。但当他们真正想静下心来写写自己的压抑感受或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家书时,都会觉得无从下手。难怪有人会说,"家书和情书是这个信息时代遗失的美好″。
"辩不清"语意时你是孤独的
语言其实与文化习惯也有很大的关联。在西方语言训练从小就开始,他们教会小孩子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如何演讲,如何沟通。相对的在东方文化里敬语和礼数众多,很多模棱两可的客套话并不只是简单的字面意思,它们构建了一种即不亲,也不疏的人际关系。虽然每日说着同样的话,问早问好,但每当我们希望用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时,又怕亲近过头使别人尴尬。如果有人讲话讲得很好听,旁人也总会关照我们,不要只"听其言"要进一步"观其行",这种感觉其实也是蛮孤独的。
蒋勋先生在书中说:"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学评论家讲过一句话,看一本小说,不要看他写了什么,要看他没有写什么。如同你听朋友说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要听他没讲什么。我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语言里面是羞于见人的,所以它都是伪装过的,随着时间空间环境角色而改变。语言本身没有绝对的意义,它必须放到一个环境里去解读,所有对语言的依赖最后都会变成语言的障碍″。
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就像有时夫妻情侣之间的对话牵扯了许多情境和人际关系,别人是很难了解的。许多外人以为他们之间在吵架,其实可能只是在打情骂俏而已。曾有人用情侣间"你不等我,就给我等着"一句话考倒了一大片单身狗。也有人说,情侣间打电话问候的标准句式:"今天你想我了吗?"并不是真正想窥探你的心思,只是想要打破自己的孤独感和冷漠感。对那些听不出言外之意又不解风情的圈中人这是种多么痛的领悟啊!
蒋勋先生说 "当语言不再是以习惯的模式出现,而是一个声音,承载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的时候,才是语言的本质"。
一个人的语言会影响他的思维,思维会决定他的行为,行为会产生最终结果。语言不仅仅是生活中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工具,它更是一种用来观察自己,点醒自己,丰富自己的道具。在了解语言作用的同时,让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不冒用语言,用心感受,体悟他人,从感受语言的细腻丰富转变成细腻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