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上小学的孩子做一些理财启蒙,有一次,我问他必需品和欲望品(needs and wants)的区别,他说在学校时老师已经给他们讲过了。的确,在规划使用金钱之前,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自我觉知的能力。比如,一件衣服,如果实现它的遮体避寒的功能,就算必需品,几件就足够了;如果是作为自身存在或者优越感的体现,那就是越多越好,越贵越好,这就是欲望品了。
必需品和欲望品的区别:
1.前者是个体的基本生存需求,必需拥有;后者是商品或者服务,个体喜欢拥有。
2.前者是有限的;后者是无限;
3.前者随着时间变化基本不变;后者随着时间变迁会发生很大变化;
4.如果没有必需品,人会死;如果没有欲望品,人会失望。
人的喜好、希望、满足其实都是无法衡量的,这个的差异就能体现出理财的差异。
其实,对于人来讲,拥有基本的需求品其实是很简单,衣食住行即可;但是对欲望品的拥有却千差万别。欲望需求没有优劣、对错之分,所以不用为此感到负担或者耻辱;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需求也不同,这实际上是个好事,如果把自己某一时期的需求偏好记录下来,过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再去看,是不是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自己理解在想要即时满足时稍微推迟一下满足感,因为过一段时间说不定,你已经不需要这个物品了。
所以为了理解自己花钱的地方,可以列个必需品和欲望品清单:
比如:把一日三餐;药品;眼镜;最新流行的风衣;一次旅行;新的家具;新的车等物品按需求分类。或者总结一下上个月的必需品和欲望品的分布情况,然后再列出下个月的欲望品购物单,对比一下,看有什么变化。如果想节约钱,自然就是从欲望品这里下工夫了。
如果有时间,把自己居住的环境扫视一遍,按照必需品和欲望品的方法分类,如果是已经不喜欢的欲望品,就提醒自己,以后买类似物品时,应该仔细考虑。
还有,我上篇文章提到的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的必需品和欲望品,看看哪些影响了自己的选择,也按照必需欲望分类法。比如,有的亲戚很喜欢买奢侈品,当你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有购买冲动,就得学会区分到底是她的欲望品,还是你的欲望品。
如果出门受到商品的诱惑,立刻在头脑中分出两列,然后把这个商品对号入座,问自己,这到底是必需品还是欲望品。比如,逛街时正好到了吃饭时间,你感觉到饿,于是眼前出现的两个饭馆:一个平价管饱,一个高档昂贵,去前者解决温饱就属于必需品;去后者解决温饱,其实还附加了其它欲望的消费,你因此支出了更多的金钱。
最近在研究极简主义,发现极简主义承担了一个功能,就是尽量把生活向必需品靠拢,这样的结果是:不但节省了空间、更节省了脑细胞,因为节省脑细胞处理挑选物品时的耐心和比较、以及没有得到满足时的失望和难过。
所以,多做做分类练习,慢慢地,就接近攒钱和理财的大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