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写作方面,我产生了厌烦心理,不知道自己每天写的到底是什么,每天都很不想面对简书。
周六晚上,我看了烟雨倾城的分享,觉得她说的绝境大部分我都能对号入座,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对如果不知道要写什么,可以去看看别人的文章的建议。
欣赏一篇好文章,很多时候都可以引起我的共鸣,然后我就会产生灵感,可以源源不断地写下去。尽管写出来也有很多问题,但写作就是一件很有趣又很奇怪的事,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逼自己去面对它真的很痛不欲生;可是当我写完的时候又会忘记刚刚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如果发现自己的文章有了进步的迹象,又会比平时开心好几倍。
加入写作特训班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听了很多写作朋友分享的个人经验和一些写作观点,虽然我没有做笔记,但每个周六晚上的分享会也对我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不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没有提高,但是我相信这些有价值的观点不只是适用于写作这个领域,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本质和探索规律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我在写作当中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素材问题,而是人的惰性问题。这几乎是一种本能,只要碰到稍微难一点或者需要坚持的事情,人总会下意识地想放弃,大脑会马上告诉我们放弃去做它就可以更轻松,烦恼一下子就能烟消云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识别这种谎言,不去做它其实更让我们困扰,因为总有那么一刻我们会被迫去面对它,相比起来,主动去面对和克服那些困难会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有欲望去挑战它。
在这个特训班学了一个多月的知识,其实我获得更多的是人思考的问题,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的行动,没有思考,人类也不会有所进步。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从过去的原始社会到今天的科技社会,就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思考,对某些现象的质疑,才有了科学,有了进步。而那些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的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这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会的“适者生存”理论。
写作路上,确实风雨交加,总觉得前方一片黑暗,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但是事实上,写作就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痛并快乐着,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