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怂。
父母说:“你可别从一个坑跑另外一个坑去了。”
2016年6月,我读完研究生课程,从一个985大学毕业。7月,进入到一个央企工作。
一个在父母眼中很平顺的开场。
我妈常说:“女孩子不要太累,这么辛苦干嘛……”她当了几十年的高中老师,早、晚自习的生活让她疲惫不堪,所以格外在意“工作是否过累”;我爸则相反,干了几十年的传统媒体,经历了行业的大起大落之后,一心想要我出去闯荡。
在我做工作选择时,两人时有争执、难以统一。但是在我表示出想要“离职”的苗头时,两人一致对外的将枪口指向了我:“你找好下家了吗?”“你换一个地方又要从零开始你愿意吗?”“你裸辞了怎么生活?”……
坦白说,当我想要理性的组织好答案怼回去的时候,却发现开不了口。
在父母那辈人眼中,工作是生计的必要条件,你只有先生存、再谈生活。我曾经很不屑这种观点,认为这样会把自我看的太卑微、太渺小。之后看过一些公众号的分享,那些自断后路、勇往无前的同龄人的故事直把我撩的更为心动。
当高潮离去、归于理智时,我才开始沉下心来一层层剖析这番心动。
第一个:成功概率。成功需要条件,很多裸辞之后生活反超从前的人,其自己本身早已完成多年的内功修炼和资源积累。而对比下自己这个一心想着裸辞的人,工作不满一年。作为新人期的一年,基本功尚不牢靠,何谈修炼内功。在人才买卖市场,依旧是劣势方,等着别人来挑。这样下来,主动权依旧不在自己手中。
第二个:未来规划。坦白说,我不是个擅长规划的人,一路凭心,打乱仗一阵,再消停一阵。当真正面对裸辞时,“我要去做什么?怎么做到?”成为了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虽不至于像可行性研究报告那样细致入微,但也需做到心中明了、清晰的知道自己尚待补充和努力的步骤。这是裸辞的底气。思考一番后,我并不满意自己的答案。
第三个:是否能够承受断粮期。这就是个俗气但是绝对接地气的问题了,工作不满一年,转正刚几个月,积蓄并不多,这断粮期怎么度过成了一个最直接的挑战。不想啃老就只能啃积蓄,赤裸的生存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自己还能这么潇洒淡定吗?
想完前三个问题,已无力思考更多问题,薄薄的脸面还是需要的。
朋友说:为什么想要走?
大概我可以列出一页纸:国企太僵化难以忍受、效益下滑、沟通难、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内容不喜欢……列完后发现,十条里面九条都和外部环境有关。现状如此,再叠加情绪,听起来跟一个怨妇没什么区别。这已经违背了职场新人应该天天向上、好好学习、乐于吃苦的原则。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大概也是毒舌了好几个晚上,拉着朋友说了一番又一番之后才真正接纳。环境摆在这,我用肉体去撞击,并不会让我身上的膘肉减少一两,反倒落得阴毒的灰尘沾染一身。
而真正怀抱这种想法的时候,身心反而从早前的抑郁状态中解脱。我倒是感谢这段时间胡思乱想的折腾和自己这怂于裸辞的勇气,它让我更全面具体的认清自己。既然现在还不足以支撑以后,那就好好为自己铺垫。
读书、写字、练舞、尝试新鲜事物,当自己在另一个喜爱的领域有能力到支撑自己换个轨迹,那就可以一笑泯恩仇了。
黑历史,多一点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