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医院的12楼更像一个小工厂,一家高效的工厂。而我就像一头屠宰场里的牛,每年定期都要在这个流水线上穿行一次。
早晨7点20就到达体检中心流水线前台,已经有更早的人在那里晃悠等待上线了。填了表照了相,拿到一张长长的体检项目表,想起才开始有这个福利的时候,都是认认真真在这个流水线上的各个小间流动,每一项都要打上勾才慎重地交回前台。后来次数多了,才发现,原来诸如内科外科是去做笔录,原来身高体重经年不变,原来眼耳鼻喉在黑古隆冬的房子里被无情地拨弄后,正常的耳道分泌物会以“耵聍”的学名写在诊断书上,原来X射线为什么将要和已经孕妇的同志不要去做,是有辐射的。后来也就很多项目都不去做了,只要最后签一个自动放弃的名。
最近腹部间隔性会痛,心想正好做B超请医生帮看看,会不会有多出来的肉肉?带着莫大的希望,使劲憋着存了长达8小时的尿,在外面哆嗦等待了近1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上了这个梦寐以求的B超台,痛苦地申诉了我的需求,指着我会疼的部位,而她,那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面无表情,目不斜视,继续用那个粘叽呼呼的探查棒在其他部位游离,良久,冰冻地说了三个字:“正常呢”。整个过程,她都没有和我说一句话,没有看我一眼,哪怕我那楚楚可怜的大眼睛里那么地充满了渴望与痛苦。
在卫生间里终于释放的时候,我不禁痛定思痛,体检是为了什么?专业点说,应该有两个作用,一是了解你某个年龄段身体横断面的情况,二是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你的生活方式。而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据悉,国外也会有年度体检,但他们没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体检套餐,他们会先去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聊一聊,然后再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检查的项目,通常是一些胆固醇、血压、血糖的检查,没有人每年需要做心电图、CT、超声波。
与中国的体检方式不同,在国外,体检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并要求提供体检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病史、用药史等。随后,体检中心会给体检者一份详细的回执,包括根据体检者的个人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的体检项目、精确到每一个体检项目时间的体检时间表,以及饮食、穿着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
体检结束后,医生不仅会告诉体检者身体存在哪些问题,还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日后应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等。
但是,在中国,你没有family doctor,体检就像流水线一样,你就是线上的一个物件,这里仿佛没有医生,有的只是仪器。而且大部分参检的人都是享受单位的福利体检,不用自己掏钱,做一个物件就做一个物件吧,从流水线上下来,拿着各种仪器里面出来的检测数据就走人。体检中心只是服务性机构,做什么样的体检取决于你愿意出多少钱,这是一个市场行为,而不是医疗行为。没人理你,你就是一个物件,更没有人耐心细致地为你解释那些看不懂的专业数字。
雾霾、地沟油、苏丹红……中国人在层出不穷的阴霾下,开始将精力和金钱投向自己的健康管理,大家怀抱着对医院、医生和医患关系的复杂情感,心甘情愿把自己送进一台台仪器,然后在一系列数据中寻求踏实的安慰或明确的焦虑。
当然,每年也有人在这个流水线上查出物件里多出来的肉,凝固起来的石头,甚至至人于死亡的细胞,所以,综上所述都是尿憋的,毕竟,能在一个每年有体检福利的单位,还是心存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