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字统括修辞,就是由抽取原词语各部分中共有的"字"或"词",再标以与项数相同的数字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统括的作用是:能使语言简洁,收到活泼、生动、形象的效果。有“尾字”统括和“首字”统括之分。置于前者,起挈领提示的作用;置于后者,起归纳总结的作用。
(33)他们登了记,这个白胖的女人有三多:一是吃得多,放下饭碗,转过身来就抓蜜饯往嘴里塞,上班兜里装着巧克力,下班回家一手托着熟肉,还一手嗑葵花籽儿。二是亲戚多,三姑六姨,这个大脚片的刚住两天,叭哒叭哒走了,那位小脚的已经盘着腿坐在沙发上。第三是觉多,一到晚上九点钟,就脱得刮了毛的猪一样,仰在床上叫道:“厦厦,快来呀,明儿还上班不上。”(林斤澜《头象》)【运用统括描写人物,可以展示性格特征的诸多方面。一个“三多”活脱地画出了一个好吃懒睡,关系复杂,俗不可耐的女人形象。】
(34)“三心”即交心、虚心、耐心。交心就是在谈心时要讲真话,心里话,不讲假话,表面话。这样才能沟通思想,消除误会,解开疙瘩,融洽感情,增强团结。虚心就是要放下架子,不怕丢面子,自己错了,不要说对方错了,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让对方感到你是诚心和他谈心的。耐心,有时班组长们交了心,班组成员不见得就立即交心。有时谈心不是一次就谈好的。这就要求班组长们要有耐心。(徐怀庚《谈心的艺术》)【取字统括,还具有某些类似“同字”修辞的表达功能。抽取的尾字“心”,说明了“交心、虚心、耐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属事理的某个方面。为读者的联想和思考提供了依据,从而使说理透彻而深刻。】
(35)我的“保险”张胜,大个儿,方脸儿,小眼睛,厚嘴唇,一口河南腔。人家说他有三“过硬”:技术过硬,脾气过硬,手脚过硬。(王建振《我的“保险”》)【用“过硬”去陈述“技术、脾气、手脚”,人物粗犷、刚毅的性格得到凸现。取“过硬”为统括中的“同字”,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和了解。】
(36)一位做了几十年统战工作的老同志对我说:“现在经常开‘三会’:老年人的祝寿会,青年人的欢送会,中年人的追悼会!”(霍达《国殇》)【“祝寿、欢送、追悼”,三种极不协调的活动概括在一起,形成了语意和感情色彩上的强烈反差。引发人们对“三会”现象的思考,并由此而对中年人的早夭产生惋惜的思想感情。】
(37)从此,他俩一有空儿就形影不离地在一起。按老吴的说法,是三个要“命”:她,好得要命;他,迷得要命;他俩,甜得要命。(秦兆阳《怀念——往事散记之一》)【统括形式“三个要‘命’”,生动地表达了一对青年人相亲相爱的感情。作者巧妙地变换叙述角度:先她,后他,写出了双方爱得如醉如迷的感受和神情,然后,合二为一赞颂了他们的甜蜜爱情。语言新颖别致,幽默风趣。】
(38)这个所有著名的“三虎”。所长是坐第一把交椅的“马虎”;一位尽打瞌睡的老民警“迷糊”;还有个山西籍的民警“咋唬”。(桂雨清《魔鬼与天使》)【“虎”、“糊”、“唬”是近音词。利用谐音和统括手法组成的“三虎”,造成了语言幽默,含蓄讽刺的效果。尽管“虎”字的含义与“马虎”、“迷糊”、“咋唬”的含义相差甚远,但是,它启发着读者的联想,去认识以上三种不负责任的作法的严重危害性。】
(39)有人说高淑萍有“三多”:一是慕名而来的求医者多;二是锦旗多;三是送礼的多。(孙雨《人间自有真情在》)【尾字统括,在相关语句前又冠以序数,目的是为了表达叙事的阶段性和连贯性:先有求医,后有锦旗和送礼。既突出了高淑萍的医道之高,又表现了群众对她的热爱和信任。】
(40)总装厂装配车间和调发车间的师傅们,所靠的是热爱本职外加三股劲:“傻劲”、“实劲”和“牛劲”。用流行语言表达这三股劲合称“不开事”!(陈鹰等《主人的证明》)【抽取尾字加上项数和适当的量词,组成“三股劲”的统括形式,生动地描述出工人师傅踏实自觉的劳动态度,其中“易色”而用的“傻劲”、“牛劲”,使语言显得活泼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