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汤瑾老师的讲座“童本取向·思趣写作——基于统编教材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让我对统编教材的习作指导有了新的方向。
儿童是写作的主体。关注儿童,贴近儿童,引发儿童的真实参与激活真实情感和写作思维,这才是最正确的习作教学立场。如何激发儿童的情感,促进学生言语动机的产生,调动他们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经如何组织教学,寻求最佳的教学路径,这应当成为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并落实的问题。“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每个人在教育教学中的每一点尝试和探索,也许就如苔花般微不足道,但无数的绽放和盛开,就是助力学生成长的巨大力量!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爱上语文。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初心,为了这份初心,我们会一路前行……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于习作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有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童本取向,思趣写作”立足统编本教材,以儿童的视角,采用儿童喜欢并适合儿童的方式,强调习作过程中情感的高投入、思维的高运转、技巧的高站位,使得习作教学在起步阶段便不架空,不跑偏,不低效,进而让学生走上习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教学依旧是我们痛并困惑的问题,特别是在小学起步阶段,习作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今天有机会观看汤老师的报告,给老师们一些非常可行的教学实践案例,非常难得,三年级语文老师们分散学习观看,撰写了自己的观看感悟。并在自己的习作教学中创新践行。
习作是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得过程,也是学生言语经验在真实语境和表达困惑中逐步学得的过程。放任自流不要,虚晃一招不要,我们需要的是着力激活表达需求,关注认知体验,点燃写作思维,实现交际运用,让写作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