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回长沙的高铁上,电话响了,是老爸。
『到哪儿啦?』
『刚过武汉。』
『好,我到车站接你们。』
几句话,突然有一种幸福感洋溢开。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小确幸”吧——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02
村上春树在他的随笔集《兰格汉斯岛的午后》里,说他自己选购内裤,把洗涤过的洁净内裤卷摺好然后整齐的放在抽屉中,就是一种微小而真确的幸福。
我给小美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她很不能理解,这种看起来很稀松平常的事情,怎么能感觉到幸福呢?
『那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
小美想了想说
『就是比别人过得更好。』
『别人是谁?』
小美愣了一下
『别人……就是别人啊......』
03
萧秋水在《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里提到,有一次她去苏州住在如家里,结果收到一个留言,『30岁后不应该还住快捷酒店,共勉。』
秋水写到:当时很想回复他,希望我在60岁的时候还有勇气住青年旅社。
很多人并不能理解秋水住如家的幸福感,因为不知晓她的过往,不明白她的用意。
留言的人,多半认为30岁以后,应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消费水平,才配得上职场精英的身份,而住快捷酒店显然并不比普通人强到哪里去,所以要跟她『共勉』。
这就像一群人跑马拉松,跑着跑着如果有个人停下来,说,
『你们看,路边的那朵野花真美啊。』
其他人只会在心里来一句:『傻逼!』
然后,继续往前奔。
专注于比较谁跑得更快的人,不会理解为什么有人会为一朵花停驻,也不可能体会到看到那朵花的一瞬间,这个人感受到了怎样的幸福。
04
『无比较,不幸福』
这是很多人的幸福观。
有一个笑话说,男人的幸福感,就是自己的收入总是比妹夫多20%。
世界那么大,总有人过得比你好,总有人过得比你差。
如果把和他人的比较作为人生幸福感的唯一来源,就很容易陷入两个极端。
因为比上总是不足,所以,有人会始终处于深深的焦虑中,很难真正长时间的享受到幸福和快乐。
因为比下总是有余,所以,有人会打着知足长乐的旗号,以游戏人间的外表来掩盖求而不得的挫败感。
05
幸福只能通过比较来获得吗?
我接到老爸电话之后,村上把新内裤放进抽屉之后,萧秋水住进苏州如家之后,都有一种很确定的幸福感。
加班很晚才回家,先生边抱怨今天怎么这么晚,边递上一杯热水,这是一种幸福。
早晨被阳光叫醒,扭头看到身边孩子熟睡的脸,嘴角还挂着一滴口水,这是一种幸福。
在外地出差,和小伙伴们抽空找到家本地特色饭馆,搓一顿、喝一杯,这是一种幸福。
参与一个大型项目,连续加班没日没夜,最后没出差错顺利完成,还交到了一帮同甘苦的朋友,这是一种幸福。
比较的背后是嫉妒心,人性而已,很难完全避免。但是,无须比较也能获得的幸福一样无处不在,只是赶路的人,很难把目光投向路边经过的野兔、树梢拂过的微风、天空飞过的鸟儿、幻化成天使形态的云朵。
这些无须比较就能获得的幸福感,最终会在时间的森林里,开出最灿烂的花。
06
到家以后,老爸给我们一家三口煎了鸡蛋糍粑,还有一个心形的蛋饼。
这么美丽生动的幸福感,跟谁比,我都不屑。
如果一定要比较,那就跟过去的自己比好了。每一天,我都比昨天多成长了一点,多进步了一点,嗯,还有,多吃了一点。
我就喜欢这种,小小的、确定的、恒久的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