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读书的胆小鬼
原创作品,抄袭和洗稿必究。
有句话说得好:别急着给自己设限,因为我们都不了解自己。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行,并不是因为本身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在心理上给自己设置了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
人都有无限潜能,区别在于,你是选择困住自己,还是愿意给自己机会,去接受挑战。
不设限,是一切开始的前提。无所畏惧,勇敢地去跨越新的高度,人生才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成功。
在这个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生事物,比如抖音、直播、快手等,对于80年代以前的人,许多事物在他们基本已经固定的认知里,是很难接受的。
比如,一个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让他用左手,他肯定会不舒服;一个习惯早上喝稀饭的人,让他早起去吃面条,也确实难为了他;长时间喜欢打电话沟通,让他用微信、钉钉,他怎可能适应?
那如何走出舒适区呢?我们要不要走出舒适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舒适区”,对于人们来说也是好坏参半的。
01 什么是舒适区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心理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舒适区是自我调节器,它对人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
即使,在工作中遇到了多大的压力,回到家中那个熟悉的环境,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吃着妻子做好的可口的饭菜,随意地在床上一躺,看几页书,压力便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最近,访谈节目上讨论了当下热门话题,话题从“老戏骨”何冰的窘境聊开。
何冰在节目上自我调侃道,自从小鲜肉出现后,自己的片约严重减少,仿佛已经“不被这个行业需要了”。
现在,他选择离开了熟悉的话剧舞台,到杂志封面拍摄现场,去录制综艺节目,而演技圈粉无数的何冰,也难逃不适应与窘迫。
这其实,在跳出“舒适区”之外要面对的未知与自我的挑战。
托尔斯泰说过,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我们生来不是表演完美的,而是来经历的。
02 需要认真考虑
对于要不要走出舒适区,我认为需要依据情况而定,分为必须要走出的舒适区和不必走出的舒适区。
除非你已经有了足够清醒的思考,累积了强大的实力,自信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否则,请千万不要盲目跳出舒适区。
必须要走出的舒适区,是关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是需要一日三省吾身,明确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需要改进?从而必须去学习、去挑战。
这时,多干点自己没干过的事,多见些自己没见过的人,多去些自己没去过的城市,才是正确的。
在舒适的主业之余,开拓一门或者几门副业,用来增加收入,实现个人追求,听起来似乎十分可行。
当实施副业将不可避免地挤占主业和休息的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这时,你是不需要走出舒适圈的。
正如蔡澜所言,舒适区并非洪水猛兽,反而是我们孜孜不倦努力的成就。要选择深耕才是更好的选择。
03 如何走出自己必须走出的舒适区
《徒手攀岩》中,主人公亚历克斯·霍诺德从他舒适的攀登区域向不舒适的攀登区域延伸,是将不舒适的的新动作变成舒适的技能,他没有一秒变成全新的人,一换装就成了蜘蛛侠。
你尝试第一次挑战10000米,你之前跑惯的5000米,那是舒适的,直到超出你原有跑量时,你的肌肉与意志才进入不舒适,而这不舒适多练几次,10000米又成了你的新舒适区。
我们学习不舒适的外语,但不意味着放弃舒适的母语。我们早起辛苦,但更要保证睡眠的质量。
所以,不要做那种喜欢一面,给自己设定美好的愿景,一面又为自己,制造内心藩篱的人。
要拥有做好自己的事的心态,去执行它,不断纠错、突破。在专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阶段性的成功,会带来自己巨大的信心。
真正的舒适,绝不是在低配的生活里碌碌无为,也不是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时光,而是能满足自己的真正追求,能平静自己的上进内心,能让自己在擅长的领域,被尊敬。
突破自己,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无论何时,愿你始终记得,人生不设限,才能精彩无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