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将才1》阅读心得的第三篇,主要说的是关于职场能力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于职场能力和学习认知提升问题,有很多不错书籍都有提到,比如知乎大神采铜的《精进》,芭芭拉的《学习之道》,安德斯的《刻意练习》等。还有很多知识达人分享的知识管理,网络平台的微课,如阿何,彭小六等等。《将才1》是2010年出版的,在上述这些书籍当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这本书里或多或少都有涉及一些,看过后,结合上述的书籍的一些观点,我总结了6大点,也是将才进阶的6大招式。
第一招,打通任督一脉,认清能力的内涵。
能力和优势的区别是什么?
这就像工作前后学历作用一样。求职前,优秀的学历可能相比于同等竞争者可以成为一个人的优势之一,一旦入职公司后,面对同样条件的人,原本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要靠持续地努力去提升能力。因此,优势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为能力成长奠定基础的。也许优势能够继续保持,但一旦其他人通过学习补足了这部分的短板后,曾经的优势也会慢慢消失。而能力,可以通过不断更新进行升级。
职场上能力主要有三个内涵: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我比较认同的是,作者在这本书里面很明显地将学习能力作为了最重要的能力来看待。总体上看,能力的成长都要经过这个过程:不会——会——熟练——精——通。每达到下一个阶段,都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越往后越难,绝大多数人停留在了熟练的阶段,这就是出现“万年科员”的原因。
第二招,打通任督二脉,认清知识的内涵。
知识和常识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平常工作中遇到的80%的知识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必须要掌握的常识,剩余的那20%才是真正的知识。而正是这20%的知识将我们和别人区分开来。这也符合了二八定律,决定我们80%的价值的东西来源于那20%的事物中。
为什么我工作了几年后,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还是无法精准地拿捏各个环节和措施的尺度,执行的时候总是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就是因为那20%的精髓没有掌握清楚,耍起武功就像三脚猫,只学到一招半式。
知识是动态的。也许我们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在不久之后它就是常识,知识和常识的边界就是普及程度的多少而已。所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让知识量大于常识量才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绝招。
第三招,如何学习知识?
这也需要别人教?
需要,如果想更有效的话,就得学习。
看到这的时候,我想到了芭芭拉在《学习之道》中讲到的“知识组块”的观点。学习一定是一个自上而下(了解知识框架或建立知识框架),然后再自下而上(组建各个细分知识模块)的过程。组块学习法,可以让你的大脑获取更多的信息。就像电脑的文件压缩一样,当每一系列相同的知识被集合在一起组成知识模块,再放入到整个知识框架当中时,学习会更加有效。因为大脑的容量变大了。知识框架越多,组块越多,你的知识就越深厚。当我们将一个个含有概念和解决方案的组块搭接起来,内容越来越厚,运用的次数多了以后就可以形成直觉,一遇到问题就会马上反应过来。
作者在这本书里讲的观点其实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过程也可以倒过来,先从细分专题的信息收集开始,开始主题学习,最后慢慢变成系统学习形成整体框架。当然,既然是关于职场的学习,最关键的还要懂得利用所在企业或团队的平台来进行学习,包括知识获取的渠道,学习的过程以及输出等,利用身边的资源一定是比较高效的方式。
第四招,如何学以致用?
我想,这不仅是我,也是很多人的硬伤。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知识,但记不过三天!!!
每次拿起曾经看过的书,居然完全记不起主要讲了什么,看着它就觉得尴尬。在这里杜大叔画了三个重点。
其一,知识连结。
将我们所学和亲身经验做结合。大脑就像资料库,当现实和资料库中的知识得到相互印证的时候,就结合在一起了。同一个方法或观点,我们甚至可以对它不断地重新验证和更新,将更多不同的经验整理进去。所以学习效果要好,形成联结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二,知识迁移。
将某个专业知识点学到位后,迁移到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上去,看能否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将学习的效果扩大。生活工作中很多事物本就有相同的性质,洞悉一个事件的本质和方法后,与另一个联结与转换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其三,知识重组。
在阅读了很多个主题知识后,就可以将各个主题的主要观点提炼出来,归纳分类,找出矛盾再经历分析理清的过程,重新理顺逻辑,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种方法也很具备实操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所有的操作只有和实际生活工作相关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否则就像束之高阁的书放在那儿堆灰尘罢了。
第五招,从“粗放”到“精进”的资讯管理。
宁可精,不要多。这是资讯管理的原则。
我们每天和海量的信息接触,光是接触新信息就应接不暇,更不要谈对于有价值信息的吸收和消化了。碎片化的知识不仅在侵蚀我们的时间,也在消耗我们原本就有限的精力。所以建立一套吸收资讯的模式或者习惯是很重要的。
我认为在这点上,每个人的观念和方式都不同,习惯也千差万别,但想要有效一定要区分资讯阅读的主次之别,宁可精,不要多。这样才不至于被大量的资讯淹没。
第六招,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
关于系统思考,在彼得圣吉的书《第五项修炼中》有系统的概述。彼得圣吉认为系统思考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第五项修炼也就是对系统思考的修炼,他认为它高于其他四项修炼。少了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如何互动。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地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在《将才》系列的两本中,作者有一个观点很重要,叫作主管意识。还在“兵”的阶段大多数时候只是进行单点思考,即只进行某一个局部思考,以致于看不到整体。想要成为将才就必须具备宏观叙事的能力,能够掌控整体,也能把握细节。
在总结心得的时候,我更多的是从术的层面去把握。因为,我始终认为,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每个人都有最适合他自己的方法。作者虽然讲述地非常具体,也和实际情况结合的很紧密,但一旦到了操作层面,或许就不一定适合我了。
所以,最重要的,心法虽有,招式虽多,唯有练了才知道。
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