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山山无锡,……”
自古无锡多故事,这个上联是无锡“土著”从小到大耳朵里能听出“茧子”来的故事,一个关于无锡锡山上到底有没有“锡”的老故事。
对于上联,颇多老无锡或许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许多平仄韵律俱佳的下联。
在这里,我暂且先卖个关子,让“简友”在文末来应和这幅上联吧。
惠山和锡山遥遥相对,乾隆当年六下江南,曾七次来到惠山,并留下了“江南第一山”的美誉。茶圣陆羽则品评惠山脚下的山泉水为“天下第二泉”……
昨天下了一晚的雨,早上居然还飘起了春雪。
因 “新冠”疫情禁足许久的我,今天第一次循着“江南第一山”入口来到了锡惠风景名胜区。
江南春来早,雨雾蒙蒙中的江南,随随便便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是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图,刚跨过锡惠胜境匾额,突然发觉居然杜鹃花已经盛开了……
花儿朵朵,开得十分绚烂,再加经过蒙蒙春雨的滋润,仿佛更加艳丽了许多。春雨里的杜鹃如同久久得不到宠幸的妃子在风雨中焦灼地等着天子的到来……
没走几步,就来到了寄畅园门口。寄畅园又名秦园,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与苏州留园齐名。因为韵致极佳,乾隆六下江南必到此园游览,如今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就是仿照寄畅园所建。
寄畅园以山池为中心,工于借景,并引入“天下第二泉”的泉水于其中,造就了园内另一个奇特的景致——“八音涧”,步入蜿蜒曲折的山涧内,屏息凝神、侧耳倾听,真能听得到那悦耳的八音齐奏声。
“瑶台倒映参差树,玉树屏开远近山”这幅对联形神兼备地浓缩了寄畅园的精华。无论你是驻足在“凤谷行窝”牌匾下,徘徊在“含贞斋”门前;抑或你是漫步在先月轩旁凝望,或者是在嘉树堂前凝眸,你一定会啧啧惊叹,暗暗为无锡先民的造园技术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
循着布满苔藓的湿滑步道,我由八音涧,经过九狮台,来到了秉礼堂前。在这里,传说三国时期,关公曾在秉礼堂前一手持《春秋》一手持青龙偃月刀夙夜保护过他的皇嫂。
走过秉礼堂,出了寄畅园边门,对面就是顾端文公祠,二泉书院就与顾端文公祠互相连通。
在这个春天的时节里,你只要步入这里,你就会看到这里既有早春的新绿,迎春花的明黄,枫叶的火红,还会不时传来悦耳的声声鸟鸣。听着山石间传来的潺潺流水声,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且富有禅意。
穿过点易台,我们就来到了惠山寺脚下,那里有着一棵650多岁的古银杏树,相传是惠山寺的一位僧人所植。
每当深秋时节,银杏叶落了满地,如同金砖铺在地面一般,。此时游客们络绎不绝,纷纷前来观看和拍摄这壮观的景象。
穿过竹炉山房,抚摸过云起楼前那棵仅存树皮且生命力依然顽强的古银杏,我们就来到了天下第二泉,那个当年瞎子阿炳常常来演奏《二泉映月》的地方。
瞎子阿炳的凄切琴音早已远去。如今,你站在陆子祠脚下,听着惠山寺的暮鼓晨钟,看着万卷楼旁水池里悠然自得的锦鲤,如果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在万卷楼旁,枫树下,端上一杯明前无锡毫茶,看着春雨濡湿的假山,假山上有着次第开放的紫藤花。这个时候,保准你的每个汗毛孔都是惬意的。
天下第二泉品完茶,你可以穿行过满是布满苔藓的青砖道,来到惠山脚下荷轩旁。荷轩的夏日,荷叶田田、荷花满池,鱼儿自由地在花叶间穿行,不时会有粗心大意的蜻蜓莽撞地飞过你的耳畔……
今天我来到华孝子祠,有幸看到了满室的牡丹花盛开。感觉自己走得有点累了,就靠在荷轩旁的长廊里发呆。
一抬头,嫩嫩的枫叶居然都星星点点地长出来了,春风吹又生,不用过太久,一到秋天,我就又可以看到满树的红叶摇曳生姿了……
在锡惠公园,我们也能在映山河畔看到许多盛开的樱花。
虽然,无锡最好的赏樱地是在鼋头渚,但是,在映山河畔,我们能看到几棵很少见的绿色樱花。
今天,我就有幸遇到了怒放的绿樱花,以前好多次都错过了它的花季。今天我终于记录下了它美丽的容颜。
锡惠公园的美景太多,譬如龙光塔,譬如杜鹃园,还有那映山河,以及环绕着惠山古镇的祠堂群,更有那数不清的亭台楼榭。当然,无锡的美食也是星罗棋布分布在这个景区里,并且也不少。
这些,我就留待下次给“简友”们再一一述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