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第一部分 追梦
成功绝非易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名人,人生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而本书的作者苏世民,正是用自己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没有人天生拥有一切,只不过是通过不断学习与碰壁,总结经验并善于创新、挑战自我。他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都是他取得成功后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也带来了新的收获。
苏世民出生于美国宾州费城一个经商的犹太家庭,家有两个弟弟,父亲开了一家窗帘麻布店,他和弟弟闲暇时都会出门打工赚零花钱,每个周末也会帮家里看店。而他的母亲不同于父亲的保守追求安稳,是一位敢做敢想的人。苏世民的性格形成可能有一大部分受母亲的影响。
从上学开始,苏世民就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一直都在做着令人惊讶的事情--创新者。高中时,苏世民当选学生会主席,动用各种关系设法说服当时全美最受欢迎的乐队(小安东尼和帝国乐队)到学校表演。高中毕业时,没能拿到哈佛录取书,他直接打电话向招生负责人推销自己。被哈佛拒绝后,苏世民进了耶鲁大学,说服最厉害的纽约芭蕾舞团来校演出,从此他名声大噪,而苏世民就是那个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人。他的学生经历告诉他: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度是一样的。两者都会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如果决心做事,就要做大事,要确保你的梦想值得追求,未来的收获可以配得上你的努力。
耶鲁大学毕业后,苏世民有过短暂的帝杰工作经历和参加陆军预备军。1970年,他结束了服役,而他也深刻地理解到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像电话交换机一样的人,他目前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他选择继续深造,在哈佛商学院学习MBA。
在哈佛的求学经历让苏世民让他更加坚信自己还是更适合做金融,所以他毕业后将目光投向了华尔街更具挑战性的雷曼兄弟。
虽然在雷曼兄弟的经历非常痛苦,但是也是在这里他习得了更多的技能,包括金融。他在雷曼兄弟接受的第一个认为就非常不简单,针对一家航空公司的业务进行分析,最后写下了长达68页的报告。他以为会得到领导的表扬,却没想到对方打电话说,排版中一个逗号的位置放错了。这件事让他明白做事必须严谨认真,细节决定成败。
在雷曼的第二年,苏世民的一份战略计划得到了新任首席执行官彼得的认可,而他的出现也让苏世民的生活有了新的改变。
两年后,苏世民加入了彼得的团队。在他的引荐下,苏世民认识了通用电气的下一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初次见面,他并不了解杰克,带着些许有色眼光看待他。之后在带领杰克学习金融知识的过程中,他发现杰克就是一个吸尘器,他学习能力非常强,你教的东西他都能以最快速度吸收,并且能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通过跟杰克的接触过程中,苏世民真切的感受到商业中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信息。你知道得越多,你拥有的视角就越多,可以建立的连接就越多,进行预测的能力就越强。
在雷曼的出色表现,六年后苏世民晋升为合伙人。《纽约时报》当时写了一篇苏世民的报道:他拥有争取成功的强大动力,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充满了活力和感染力,周围的人都喜欢跟他共事。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换位思考,‘如果我面临他们的处境,我会怎么做’。他认为这一思维模式成就了他与别人的融洽关系。他仍然在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他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表态,相信他们肯定事出有因。这种倾听的艺术赋予他超强的记忆力。
这篇文章完完全全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苏世民,描述准确无误。苏世民在华尔街区别于其他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倾听他人。关注对方说话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从中找到“我能提供什么帮助”。苏世民认为成为解决其问题的朋友,那么其他一切都会随之而来。而问题越困难,解决方案越少,你的建议就越有价值。为人人避之不及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才是竞争最小、机会最大的领域。
在20世纪80年代,雷曼发生了一场政变,把彼得从公司逼走了。在彼得走后,新的领导人刘易斯被高额的利益所诱惑,导致了雷曼兄弟陷入了破产的境地。此时,苏世民的人脉发挥了作用,西尔森投资业务的董事长彼特·科恩帮雷曼渡过了这个难关,但前提是苏世民留在雷曼。坚持一年后,在彼得的帮助下,终于跟科恩达成最终离开协议。
苏世民的人生经历证明,没有困难能压倒他,只要他想做的都能设法变成现实。这都源于他高中田径教练的功劳,让他明白了坚持的意义。相信日积月累,长久的付出一定会换来意外的收获。
愿我们在实现理想的路上都能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