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系列之四:
有没有一首端午诗词让你邂逅最美端午时节
2018.06.19
五月五,过端午,端午安康。
端午节,一个美丽的名字,是一个亘古不变人物的遗留,一个世代延续的传统。粽叶艾草继续着不变的清香,汨罗河畔流传着动人的传说,热烈的龙舟划动着千年的祈愿,人们心中深藏着绵绵的思念。
这就是端午节,祖先用吃粽子、戴香包、挂艾草、划龙舟,这些伟大的智慧,庇佑着我们一世的安宁。
端午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我们读一读唐代殷尧藩的《同州端午》:“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离开家乡整整35个年头了,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那个方向是故乡?是啊,端午,该回家团圆了,只有家乡,只有父母,才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我们读一读唐代杜甫的《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宫衣的长短符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着皇上的恩情,思念着端午时节的情景。
端午的味道,是安康的味道。我们读一读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欢度端午佳节,免不了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鬓,互致节日的祝福,道一声“安康”,是我们一生追求的幸福。
端午的味道,是祝福的味道。我们读一读唐代李隆基的《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端午的味道,是爱情的味道。我们读一读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湿润,枝叶低低沉沉的垂着,有情人用五彩的丝线包扎着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端午的味道,是深情的味道。我们读一读黄庭坚的《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在端午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时光的流逝,总是滋生异样的深情。
端午,到底是什么味道?
(简书第1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