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L老师:
癸巳年五月下旬下午一时许,适逢XX大学XX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中场休息之际,于走廊处,竟与老师“邂逅”。老师容光焕发,妩媚姣好,见人常把眼睛,眯成一条灿烂的线。这一幕,虽时光流转,却难以忘怀。一时间,心头澎湃处,仿佛酿出一条不言而喻的情感湾流,曲曲折折,尴尬在记忆深处。个中感触,需人细细体味,于是我当时,唯有俯首讪讪地笑。
回忆处,曾记得初时诸多同窗,于教学楼等待老师驾临。时间渐以过半,唯讲台空缺主人。老师未曾谋面,我等苦苦守候。意兴阑珊之际,遂闲书翻起。不多时老师莅临,宛如琵琶半遮面,虽姗姗来迟,却终于闪亮登场。
老师后至,却风采不减。聊聊数语,即令全场之嘈杂荡然无存。环顾上下,一再说明行车过程之波折,言必称与学院管理沟通不畅。老师化逆势为顺境之手法,着实令人叹服。我等于后来学习生活中,老师曾多次向学生灌输细节与理念,想来必定也应表里如一,躬身实践。老师迟到已逾半晌,却未曾有丝毫歉意于其中,只是将原委锁定它处——这话想来可以谅解;然原因绝非关键,姿态方为重要。
老师若是自视与学生平等,自承失误,意义必将深远。由此向后推及,遥想不久前,某两位同学考试迟到,其事后所经历之不堪与波折,引人深觉遗憾。我自是认为:严谨规范,固然可表明老师法令森严,然则若能始终如一,亦能彰显老师慎终追远。可惜内外两套标准,并行不悖。老师于人苛刻,待己宽容。若非亲眼所见,实难相信!
想当初每一节课均感诧异与困惑。老师治学方法之奇特,竟时时可体现创意与构想。唯有顽冥不灵如我者,悟性之低,终不能领悟其中于一二。您让学生轮次作自我介绍,逐个儿在前台讲述授课流程;或是班级内分组,组内分区,区内划片,片内选人,而后自行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讲解;又或是,命同学各自扮演角色,饰演访谈情景。老师确实可爱,偌大庄严研究生院里,学术气氛浓烈课堂上,回回上演素质拓展训练,处处体现人文教学观,这一切都很美妙。
可惟有一点:我实在无法从每一节课中,获取任何连贯性、逻辑性、系统性相统一的学理知识,更无法在学习、吸收、反省过程中,有条理地把每一环节融汇进来;倒是您天马行空之奇思妙想,波澜壮阔之激情飞跃,样样翻新,处处难料,让我于措愕之际,穷形尽相。实在为自身才疏学浅,深感万分惭愧。
或许身为学生乃是原罪。仿佛据此您即可漫不经心,不必认真,仿佛据此即可无凭无据,理所当然;又仿佛听您授课,是服用一剂大补中药:安宫丸,亦或灵芝草之类,吃不好也吃不坏,舒筋活血,延年益寿,疏肺润气,清热解毒,可以毫无原则地随意尝试。老师自诩为研究生素养塑造者,却总是凭借着牤牛踏入瓷器店般地义无反顾,任性恣意,毫无顾忌地改换每一堂课之样式。这样说来,难不是有一点不负责任?
真实的理解正在于:老师对自己传授的每一节课,多半未详加准备,而每一道别样风景之设计,都不失为一处障眼法;这障眼法,总可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这样便可转移丧失质疑能力的部分同学注意力,使其流连于课堂形态,或仅看重外在包装,至此,老师虚空之底色,遂完好无虞。老师混淆视听,以假乱真,难不成区区课堂上,亦有着久违了的权谋算计不成?
老师上课未尝不欢迎气氛高涨。因为环境之浓烈,正好可抵消冷场之尴尬。可是也需有一前提,即:此种热络,必须由您亲自主导,方可安心。而未经批准的热闹,突如其来的欢笑,假使老师未曾授意,或始料未及,我等必定被其中一则看似突兀诡异的理由,在劈头盖脸中伤得体无完肤,而且这样理由的背后,也必定耸立着极为恢弘壮阔的理论性依据。
我想之所以如此,一则是掩饰老师领导角色缺位的寂寥,二则是对破坏既定潜规则的惩戒。老师课堂当真能够严谨规范,应明确规定与章法;大家若违背课堂纪律,有法可依之下,咎由自取,亦怪不得他人。
然而我辈上课内心之疲惫,精神之憔悴,正在于这样的规则需要执行的时候,忽然间倏忽不见;不必介怀的时候,却猛然间腾空飞起。天地淼淼,虽也壮阔,却实不知这其中规则,究竟何时奏效,何时可以忽略不计。
唯一的尺度,正在于老师内心之旦夕祸福、情绪之阴晴圆缺,方可决断:宽容处,天地广阔,任由驰骋;狭隘处,穷途末路,如履薄冰。于是乎大家进退失据,上课遂演绎成望闻问切般地小心翼翼,生怕逾越雷池一步。
老师不能纾解心怀,于学生点滴错误之际,常作过多解读,且恼羞成怒上纲上线,显示您见微知著、于一粒沙中管窥世界之本领。大家本已局促,却还要在课堂,领受您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式地管理尺度,何其不幸!
初选导师之际,心怀期待,以为学术道路由老师引领,势必幸甚。然名单一经公布,其中所不周全者,老师取之弃之,竟着实犯难。最终老师竟直言若干人等,能入围绝非素质过硬,实乃勉为其难;更甚者,便是提出典型、颟顸比对。其中优秀者,大家自是于内心有所体认,不必刻意明示。
可您一意孤行,将选与不选,说得入情入理。可惜对于落选者,到头来镜花水月,无从回旋。自己独对,仍难言羞愧;旁人面前,更是情何以堪。亦不知老师于内心,能否考虑万全于一二;再者,老师言及其中优秀者,又岂不是无端为同学关系,系牢妒忌心结?双方本属善类,却生硬被拖入矛盾漩涡,何其无辜!
老师本是学教育出身,于美利坚某克莱登大学荣获博士头衔,想来得功名久矣。倘若大学教师不算事业,以江湖心态对待也无妨:大家三年间彼此合作:一方借道教学,乘机上位;一方通过上课,混迹文凭。彼此心照不宣,你情我愿,想必也得过且过。考评时,履行程序与过场;答辩时,给予关照与提携。大家相互眷顾,彼此帮扶,必能相安无事,平稳走过人生一段旅程,演好一出完满的戏。三年间,也说不定心情舒畅。我辈当然愿意于毕业时一身清爽,神情泰然,讲说老师昔日诸多风采。
可惜老师在我辈就读时,于人才培养毫无诚意。听闻小道消息,老师每次教诲,皆有詈骂相随,不知然否。老师学生,各有千秋。十根手指,非一般整齐,此乃常理,更不敢奢望老师平等对待。有人冰雪聪明,有人勤勉踏实,有人练达精干,有人秀外慧中,此等优点,自不必说。
然周身无让老师赏心悦目之处,是否即意味着,其人之尊严,可以肆意践踏与凌辱?听闻老师答辩之后,肝火怒盛,雷霆万钧,竟口不择言。论文本是硕士毕业应有之义,如若老师当真欲求其学术成果,何不加以平日之功,悉心呵护,行精卫、愚公之能事?
又或,老师明知论文答辩不过一场闹剧而已,何以如此认真、于师生缘分将尽之时,骇然作此盖棺论定、作此令人难以挽回之评判?虽当头棒喝,亦毫无助益。老师聊发神威,伤人若此,竟成学生一生梦魇;而今分别,犹惆怅忿然,实不知其人今后何以自处。
旧事闲谈,其中多有冒昧,亦难言老师当初心迹。不过依稀还曾记得: 去年年初实习之际,偶然遭遇老师。其时老师身着朴素,宛若村妇,形貌随和,笑语嫣然。于此可知老师,仍属斯世凡人,与平日所观,亦大不相同。
今日书写此文,并非指摘老师言行于万一。只是说,人生片段之不经意侧面,往往裸露出最为真实的内在。价值混乱精神纷杂之年代,人人皆有难言之苦。想来纵为人师者,亦难能免俗。是故互谅之心,且应存之!愿您今后深切体味,表里如一,勿令后辈学人有所负累。
伏祈鉴察,且恕宽宥。
学生再拜,嘱望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