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打开这封信,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是“拓展”二字链接你我。一年前写的文章没想到引发了业内众多老师的关注,有点赞叫好的,也不乏抬杠诋毁的,也有默默支持的。无论如何,那是那个当下面对行业现状无能为力的愤怒,孤独寂寞的悲伤。
感谢进入这个行业,在这样一个不被人尊重的行业行走,便要放下高傲的自尊,要臣服,行业里总有许多令人心痛的事件发生;要坚持,这个行业并不像刚开始那样受人尊重,但是却还有那么多老人在坚守,新人在跟随;要相信,即便有那么多令人失望的事件,但我相信自己,也相信有许多和我一样的人。
一个不被尊重的行业往往才可能让我褪去傲气,在雨中奔跑却想要两脚不湿该怎么办才好?不如脱掉鞋子。
去年信誓旦旦地说:我要退出拓展传统业务。是的,我退出了,然而就在去年9月底遇见了毅学堂,我重新堂堂正正作为一个新人加入了拓展行业。在此之前,尽管见过各路神仙妖怪,可以说我仍然没有能够完全认知和理解“拓展”。
拓展是什么?就如冈豳老师文中所说,拓展是教育。拓展的字面解释可以理解为“在原有基础上开拓和扩展”,原有的基础是什么?我们过往的的知识、技能、能力、经验、信念、认知、意识……教育是一种责任,教育是一种理念,教育是一种态度,若要育人,先要育己。教育从业者是一个“高危”职业,我们的言传身教将会影响一个又一个生命,如果我们对自己是肯定的、坚信的,教育行业需要更多这样身影;如果对自我充满着厌弃和敌视,良知会告诉我们该怎么走。
我看到的几种拓展形式:吼叫式魔训、说教式培训、体验式引导、跟随式陪伴。如果你是学员,会喜欢哪一种?
吼叫式可以说是老板喜欢,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粗暴不需要用脑更无需用心的训练方式,只要能收钱为什么不干?据不完全统计,喜欢这样培训风格的企业都活不长和走不远。
说教式培训只对真正愿意成长的人起作用,当一个人决定要成长,哪怕老师讲得再没有吸引力满口仁义道德学员也愿意听。看着许多企业愿意出高价购买带着大量行业案例和书本知识说教式的培训,不禁感慨这钱真好挣,所以我还是不这么挣了吧。
体验式引导可以算是拓展界的高级技能了,特定的场景、道具、提问技巧,只要培训师用心设计一定能来带非常好的体验,但能做到的少之又少。在这个套路满满的年代,不给学员故意下套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职业的尊重。
跟随式陪伴是心法,带着同理心去看见他,听见他,无招胜有招,不需要技巧,却需要我们放下大脑的评判,不给建议,用心聆听。全然地相信他有能力做出当下最合适的选择,我们不比学员更了解他当下的状况。
在这个集体潜意识被唤醒的时代,每个生命都渴望成长,各种类型的个人成长工作坊也越来越多,作为一个跨界的拓展人,我对行业有很深的隐忧。
担忧的是太多从业者把拓展当做一个挣钱比较容易的行业,无视安全规范、无视客户需要、无视行业发展;担忧的是绝大多数客户把拓展看作开心的游戏、低俗的娱乐、廉价的团建;担忧的是有坚守的老匠人们熬不住了;担忧的是行业被有创造力的个人成长类工作坊取代了。
坦率地说,个人做什么和怎么做都是每位从业者的选择权,行业何去何从都离不开每位从业者的一言一行。但是有一句真心话想说:“关于体验式培训的精髓在于体验因子、体验峰值设计:如何锚定培训调查后的客户需求,并围绕不同需求创造多元的人事物境交互体验。”
这是我个人在多种跨界领域体验后总结出来的行业优势,也是我留在行业跟随毅学堂重头学习的原因之一,每一次学习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另一个原因是感恩,感恩行业里遇到的许多人和事,喜欢和不喜欢的,舒服和不舒服的,开心和不开心的,顺遂或者挑战,志同道合或者剑拔弩张。正是这样的张力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生命中不再是黑白的二元对立。跳脱出来看到每一个生命都有不一样的色彩,每一段经历都值得被记载,即使有一天行业真的不再是无可取代。
无论如何,感谢所有人和事成就了此时的我,陌陌红尘,砺砺尘路,愿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