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上一节我们讲到了刘邦被项羽追赶,跟其他人走散了,狼狈地逃到了韩信的军营中,身边只剩下夏侯婴一个人跟着他。
刘邦不好意思去见韩信,就先找了个地方住下来。
等到第二天天不亮的时候,刘邦假装成自己的使者,冲进了韩信的住处,趁着韩信还没有起床,拿走了他的兵符和印信,然后出去召集将领,把韩信的军队都带走了。
刘邦得到了韩信的军队,又有了本钱和项羽继续作战,然后让人通知韩信接着去攻打齐国。
韩信只好重新招兵买马,准备向齐国进攻。
刘邦其实也没指望着韩信很快能去攻打齐国,所以就派出了一位叫做郦(lì)食(yì)其(jī)的谋士去劝说齐王投降。
郦食其是高阳这个地方的人,从小喜欢读书,也喜欢喝酒,经常谈论天下大事,自己却连个正经儿工作也没有,只能帮人家看门混口饭吃,当地的人都把他叫做狂生,也就是狂妄之徒的意思。
刘邦刚刚开始起义,还被称作沛公的时候,有一次经过高阳,郦食其就想去投奔他。
他把自己好好打扮了一下,穿上了读书时候的衣服,带着儒生的帽子,去拜见刘邦,说是要跟他谈论天下大事。
可是刘邦以前不喜欢读书,对儒生也没有好感,曾经还拿儒生的帽子做尿盆来侮辱他们。
所以刘邦听到士兵的通报后,并不想见他。
士兵只好出来回复说:“沛公不见儒生。”
郦食其很生气,瞪着眼睛大声说:“快进去告诉沛公,我是高阳酒徒,不是什么儒生!”
刘邦也是个喜欢喝酒的人,这下子觉得遇到知己了,连忙把郦食其请了进来。
见到刘邦之后,郦食其给他讲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谋略,刘邦听得很高兴,就让郦食其来给他出谋划策。
郦食其凭借自己的口才,经常能够劝说其他人来投靠刘邦,为刘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这一次,他也是自告奋勇去齐国的,而且居然真的成功了。
齐王听信了郦食其的话,就不再让军队准备防守了,每天就跟郦食其一起喝酒作乐。
这时候,韩信也做好了攻打齐国的准备,可是又听说齐王已经同意向汉王投降了,那么他还要不要打呢?
正在韩信犹豫的时候,一个叫做蒯(kuǎi)通的谋士劝他说:
“郦食其凭着一张嘴巴劝降了齐国,得到了七十多座城,而将军你花了那么大的功夫攻打赵国,才占领了五十几座城,功劳还没有一个儒生大。
再说现在汉王也没有命令你停止攻打齐国,为什么不去打呢?”
韩信听了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继续攻打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