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读《卷耳》有感

爱到深处全是你……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读《卷耳》有感

一位女子在田野间低头采摘卷耳,她的动作是那样轻柔,指尖触碰着嫩绿的叶片,却迟迟装不满小小的箩筐。她的目光飘向远方,越过山丘,越过河流,落在那个不知身在何处的身影上——

诗经里的思念总是这样含蓄而深沉。女子没有声嘶力竭的呼喊,没有痛哭流涕的哀伤,只是将满腹心事寄托在采摘卷耳的寻常劳作中。那小小的箩筐,盛放的不是野菜,而是满满的思念与牵挂。她的脚步不由自主的走到了大路上,她将箩筐放在大路旁,此刻,分别时的不舍和等待时的惆怅都在路上无限延长——

《卷耳》中,女子的“闲愁”让她无心采摘卷耳,而男子的“闲愁”则内化为旅途中的疲惫与孤独。

漂泊在外的他,此刻或许正在翻越险峻的高山,长年的奔波,连马儿都疲惫不堪,步履蹒跚,何况是一个背负责任、心怀愁思的他。举起酒杯,饮下的不是美酒,而是生活的孤独和对家中人的深深地思念。山高路远,前路茫茫,醉意朦胧中,他心中那个在田间采摘卷耳的身影越来越清晰起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便是爱情最美的模样吧!即使相隔千里,心却始终紧紧相连。女子的思念化作田间的一缕清风,吹向远方;男子的牵挂化作山间的一抹斜阳,映照归途。

读罢《卷耳》,心中涌起淡淡的惆怅。古人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思念与牵绊。这种情感,穿越千年时光,依然能够打动我们的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即时通讯,习惯了随时随地的联系。但《卷耳》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朝夕相处,而在于心灵的相通。即使相隔千里,即使音讯全无,那份眷念,依然能够穿越时空,抵达彼此的内心。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虽然出自李清照的词,但其情感内核与《卷耳》中的思念之情高度契合。两者都描绘了因分离而产生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消解的忧愁,展现了爱情中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这便是《卷耳》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附:

《卷耳》原文: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我的解析:

《卷耳》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篇,表达了一位女子和远方征人对彼此的思念之情。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女子采摘卷耳菜,却因思念征人而心不在焉,筐子始终装不满。她叹息着将筐子放在大路旁,表达了对征人的深切思念。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男子翻越险峻的山岭,马匹疲惫不堪。他借酒消愁,试图缓解对女子的长久思念。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男子继续登上高冈,马匹疲惫至极。他再次借酒消愁,试图减轻内心的伤痛。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最后,征人登上石山,马匹和仆人都已疲惫不堪。他(她)感叹道:“怎么办呢?”表达了彼此的思念和无奈。

总结:

《卷耳》通过女子和男子的双重视角,描绘了他们对彼此的深切思念和担忧。诗中反复出现的“陟彼”和“我马”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征人旅途的艰辛,借酒消愁则凸显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经》中常见的朴素而深情的表达方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