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瓶子,来自依山傍水的小乡村。以前住着瓦屋,懂事以来,我只知道我要努力学习,考个好初中,初中的时候目标是考当地最好的高中,最后是考大学。这一路,也算是顺畅的。高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专业,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只知道,要考上大学。
当时视野也很局限,了解的职业不多,老师、医生这两个是最常见的了。一开始想要,女孩子当老师也挺不错的,就想着以后考师范学校吧。突然某天,同桌跟我讲,医生也挺不错啊,而且我们读的理科,挺好的。就这样,高考前的目标就是医学院。而且当时还很坚定,第一次高考成绩不太好,但是完全不考虑其他,全报的医学院。如今想来,不知道我哪来的勇气(梁静茹给的?!)!后来复读了了一年,就想着医学类的学校。
那一年高考前几天,爷爷病逝了,家里人本来不打算告诉我的。高二那年,太奶奶去世,他们当时没有告诉我,但是在校那几天特别烦躁不开心,我给我爸打电话,说我想回家。中午的时候,我爸突然来到教室门口。那时,我才知道太奶奶去世了。第一次,我发现,原来亲人之间真的是有感应的。爷爷的病逝,对我打击还蛮大的。高考那一年紧张,就回去见过他一两次。回去的时候,他还说我没事,我还要看你考上大学呢,你赶紧回去学习吧。还好,我不负他所望,虽然考上的不是211/985。
上大学那几年,刚开始还很喜欢这个专业,后来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负面新闻,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生护士被打被杀……我们很多人都不想当医生了,我也一直问自己当初为啥要当医生,这么不被人尊重。心里做过很多反抗,总想着毕业后就转行,当时还在网上搜索过,医学专业毕业后不当医生,可以做什么职业。
混了五年,最后毕业了。那时很抗拒医生这个职业,所以从未想过考研。如今却有点后悔当初没考研。
毕业那年,结婚生子。后来全职带娃,大概到娃10月龄的时。因为我曾是“留守儿童”,从我知道怀孕那一刻起,我就跟老公说,孩子必须留在我们身边,我们仨缺一不可。很感谢老公,一直这么支持我的想法。全职带娃期间,从几个月大,就开始英语启蒙,每天英文儿歌磨耳朵,还有每天讲绘本故事。现在孩子四岁多了,他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很喜欢看书,每天要我们讲故事。而英语方面,他也从不抗拒,语感很好。(推荐从小开始用的英语启蒙APP,叽里呱啦)
Do宝10月龄左右,我就想着要工作了,当时还没考执业医师证,所以我没找医院的工作。后来经朋友介绍,进入一家小医药公司上班,什么都得负责,例如人事行政、销售、管理等都有接触。工作并不辛苦,待遇也不算很差,空闲时间也很多。回想起来,这份工作也让我学习到很多。但家里人都希望我回到临床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16年考取执业医师证后,就开始找工作了,一开始去的一家小二甲医院,工作很轻松,平时也不忙。后来无意中看到当地三甲医院有培训名额,就想着去试试吧。毕竟年轻,应该先去更大的平台学习。
找工作这事,自我设限很严重,用人单位并没有要求有执业证才会招,但是我一直认为没有证、毕业后没有接触临床,很难找到工作。所以迟迟不换,而且不敢去更好的平台找。总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所以不配得到更好的东西。
很庆幸选择了尝试,最后进入了现在的医院学习,认识了一群优秀的人。我是在妇产科轮转,工作中,遇到很多别人的故事,有悲有喜。刚进去的第一年,遇上产妇抢救,最后没救回来,当时无法接受这些事情,听着家属的哭声,我们好些人都哭了,有些事情,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却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凋零。
因为见过很多危急重症的情况,当我们遇到一些不产检,最后出现很多并发症的孕妇,都会有些凶。这真的是极其不负责的行为。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老一辈不产检不也很好吗?产检做那么多检查花那么多钱。其实顺顺利利的时候,为大家高兴。但是,哪怕万分之一的概率,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百分百。因为不仅仅是父母们的人生,还有孩子的人生,可能就这样被毁了。
工作两年多,我似乎从抗拒,到越来越喜爱这份职业。在妇科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女性生殖道畸形,无法有正常的性生活,主任们常说,我们手术成不成功,关乎别人的下半辈子幸不幸福啊。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一份功德。当医生并不只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术科医生的培养,大多数需要五年十年二十年……我们每个医生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虽然我现在做的都是些小事,但是未来我也会是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