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事关每个成员的关键因素,家务的分担一直是很多家庭头疼的问题。对于孩子做不做家务这件事,我觉得不应该把孩子与成人区分开来对待。家庭是什么?是以血缘和情感为纽带的集合体,血浓于水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本身。既然是亲情关系,那做什么不都应该从情感出发么?
情与理,在家务分担中要进行取舍。
要么讲道理,要么打亲情牌,只能二选一。你不能追求情理并重,令家务变成一种枯燥乏味的既定任务。如果你是孩子,愿意总是被父母安排着做事吗?你当然不愿意,因为你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任何事,只有具备发自内心想要成就的意愿,才有可能做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哪里来的动力支撑?
孩子与父母之间,虽然存在年龄和能力上的差距,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应该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正确对待,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参与意识。家务活、家庭事务、重要决定,都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孩子通过参与家庭事务,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体会价值感,也有助于提升自信,平衡身心。
通过家务表达爱与责任,是孩子与家长共同学习的功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脑力劳动要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保证机体健康成长。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通过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培养,让孩子的身心都能得到锻炼和滋养,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 面对较为繁重的课业压力,孩子们通过做家务,暂时转移注意力,让大脑得到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身体健康。
在很多父母眼里,做家务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这种错误的认知,是造成很多孩子责任心缺失的根本原因。学习不光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生活经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内容。做家务不代表能力强,但不做家务,一定是能力有所缺失的。做家务既是我们承担家庭责任、体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更是向家人表达爱的最好方式。孩子通过做家务能体会做父母的不易,也能更好地把控学习和生活的平衡。在家务活动中培养出有耐心,不怕脏不怕累的品质。
做家务,言传比身教好,催促比放任好。
最好的教育,是主动模仿,这是在生物进化中形成的生理本能。通过默默观察,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父母的行为意识,比生硬的讲解更容易。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往往比说教更有效。如果光说不干,一味指责,孩子对你的言论都不会再信服,也会失去亲子关系中的权威。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主动提出帮父母做家务,这时候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并且表示感谢。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次做家务的孩子,需要提前告知一些注意事项,并且在一定距离内进行观察,以保证孩子的安全。如果没有抓住关键期,日后再安排孩子做家务,本身效果就打了折扣。如果家长态度又比较强硬,孩子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好是采取一些手段进行干预和强化,帮助孩子养成习惯。
激励与肯定,强化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
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做好一位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身份扮演,不要随意打断和指导,更不要严厉指责。如果是洗碗洗衣服这样的活动,无论有没有洗干净,有没有把水溅到地面上,家长都不能当场给予负面评价。一项技能从初次尝试到熟练精通,需要不断的训练,没有人能够不犯错就学到经验。所以,尽可能信任你的孩子,遇到问题可以在事后找准时机,不动声色地做一下示范,保证孩子一次比一次表现好。
如果做的好,我们要及时进行奖励,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奖励不能是财物,只能采用代币法。比较可行的方法是,用精神奖励和积分兑换等方式增强孩子做家务的恒心。对孩子的承诺要按要求兑现,不要定了规矩又不执行,否则孩子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待条件允许,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家务规则,做好家务记录,以客观量化的方式做好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