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入厕所时又再次想起当年在老家的情景,小时候每当放寒暑假时我都回到农村老家小住一段日子,等到快开学时爸妈来接我回城里的家。老家的厕所是在猪圈旁边砌出一个小坑,猪圈很深差不多一人高,每次上厕所我都担心会掉下去。有一次我问奶奶“如果我掉下去怎么办?“奶奶说”那可好了,你和小猪一起打滚儿。“当时我心里想,那得多脏。
奶奶从我一出生就照顾我,一直到两三岁,我爷爷突发脑溢血,奶奶不得不回老家照顾爷爷。爷爷病情稳定了,而我也长大上学,就只能放假回老家。我记得暑假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用面筋粘知了,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每次都是满载而归。粘回来的知了剪掉翅膀后拿来喂鸡,奶奶说她省得喂鸡了。在我的喂养下,每天都能去草垛旁捡鸡蛋,这也是我最愿意干的事情。有时候草垛里还能见到小刺猬,当时就知道不能碰,曾经眼睁睁的看着它从院子门缝里跑掉。现在的孩子除了在动物园,恐怕只能在绘本故事书上见到。
奶奶出生在旧社会地主家,她记事的时候就把铜钱穿成串自己攒嫁妆。奶奶属于身材高大型,裹成小脚后走起路来捣的地上咚咚响。在那个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年代,奶奶年轻时就在家跟着学做针线活儿,也就有了后来我的棉袄棉裤棉鞋都是奶奶做的,直到上小学后才不穿奶奶做的棉鞋,我至今还记得每年过年时都有花花绿绿的新棉衣棉鞋穿,和小伙伴们一起踢健子,把一个个小鞭炮放在石榴树枝上,用香点燃后快速跑开的情景。
小时候在老家做饭时都是烧柴火拉风箱(当地叫拉风掀FENG XIAN),烟火通过里屋的土炕再通过烟囱冒出去。每当看到各家各户屋顶上的烟囱冒烟,我和小秋伴们就知道该回家吃饭了,有些在地里干活儿的大人也都要抗着锄头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
吃饭的时候会把炕桌摆上,全家人围坐在炕头上吃饭,炕上辅着席子。夏天在炕上吃饭很热,因为做饭后炕是热的,所以就改为把炕桌搬到堂屋,坐着小马扎吃饭。冬天农村是没有暖气的也没有炉子,在热乎乎的炕上吃饭就特别舒服,至今在半岛地区的农村还有在炕上吃饭的习惯。特别是冬天晚上在炕上睡觉,那热乎乎的感觉至今还记得。
随着爷爷奶奶的离世,老家的房子已重新翻盖,这些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也回不去了,很遗憾没有留下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