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照例和先生视频,天天视频其实也没什么话说,我就把手机放一边,催促着芊芊赶紧去洗漱。
不知道别人家的小孩洗漱是什么情况,反正芊芊是状况多多:刷牙就像逛大街一样,从这里逛到那里,时不时的还得跟我或者视频里的爸爸聊上几句,再不然就凑到外婆跟前,看看外婆在手机上看啥好看的…一个牙刷下来可能要半个小时了都,我心里那叫一个着急和气愤!于是不停地催促她刷牙要专心点,要快点…至于洗脸嘛,如果没人看着,芊芊绝对是要先玩一通水再洗的,即便有人看着还要在水里东摸摸西摸摸,装模作样地搓两下毛巾,再慢吞吞地拧干小毛巾…常常刷完牙人就跑了,你还得找她回来洗脸,洗完脸了人又跑了,你还得找她回来洗澡…她能逮着一切机会先玩一下就玩一下,你急任你急,她悠闲得很。
我能不急嘛?学校说要让九点二十睡觉,照她这样磨蹭下去,十一点能睡觉就不错了。何况,每当她睡了,我还得洗漱洗衣服(一些必须手洗的),有时候白天没完成学习打卡的任务,晚上必须得完成…
今天还好,在我的各种催促下,读完绘本九点半芊芊就躺下了。我于是自己去洗漱,先生开始发表他的感想了,说我能不能不要那么唠叨芊芊。他说在视频里就听我一直在唠叨,说这样会让芊芊感觉哪哪都没做好,或者说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听到批评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怼回去,说我并不觉得自己唠叨,说那等你回来你来管她,我乐的什么都不管。先生说就知道不能给你提意见,一提意见你就说,你行你来。我说那你给个解决方法呗。他说他不给,说即便给了方法我也会反驳他…
争吵到这里,又回到了以前的循环。我开始自我剖析:我说问题我都知道,而且是早就知道了。只是知道了我还是会忍不住想要去挑剔指责身边的人。造成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被对待的,二是我对自己也是挑剔指责居多。心理学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和自己的关系决定了你和外界的关系。也是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里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第一次看这本书时,大概是十年前,那时不懂这句话,现在懂了这句话,可还是做不到我想要的那个自己。不过,我还在继续学习,我想,也许终有一天,我可以做到!希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我会继续努力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