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座谈会题目与我的经历和心境十分相符。我十八岁幼师毕业走进幼儿园,2017年教师节过后,结束了二十五年学前教育生涯的我,在四十三岁又走进小学。虽然都是从事教育,但学前阶段重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习惯,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和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及育人目标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母亲从小就教育我说,生活处处有生机,凡命运给你的,必定有其深意,唯有坦然接受,全心以待。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支撑,母亲才能够在姨妈、姥姥、姥爷相继病逝,在姥爷过世当天得知父亲患中期癌症的数重打击下,仍强撑着笑脸,千方百计瞒着父亲和我们姐妹,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给家人以安慰,努力给我和姐姐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
家风给了我力量,秉持积极面对的心态,我坦然迈进新征程。
转眼间,进入实验小学已四年,领导的信任、同事们的支持使我很快进入“主人翁”状态,我在学校建设中和大家一起奋进,在教书育人中与孩子一起成长,时时都在征程中。
今天聆听了王局长的报告和牟校长的讲话,感觉推心置腹,发人深省,同时又入情入理,能够指导实践。71岁的王局长已退休多年,仍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呈现出60岁的年轻状态;牟校长更是学习和奋进的典范,从她身上,看不出岁月带来的疲乏和固化,不断学习和思考的她呈现给我们的经常是深邃的思想和飞扬的神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行动的示范。
人到中年,不进则退。王局长说,做事要善始善终,不倚老卖老,牢记初心,永不懈怠。深以为然。
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人世,不管经历多少事,年纪有几何,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就不会老。生活中总有未知的感兴趣的事需要学习和思考,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解答和克服。学了新知识眼界开阔了,又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感受;问题解决了能力增长了,成就感和价值感就会奖励前期付出的努力。这样的日子里总会心流阵阵,动力满满。因此,终身成长是获得幸福生活的不二法门。
教书育人是我的从教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的育人目标,家校共育是我努力的方向,专注力培养是我研究的切入点。接下来的我,要想好自己的事,认真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