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那年暑假与朋友去了北京打暑假工,从此心中便埋下一颗深深的种子:将来毕业我要去北京工作。
北京这座城市似乎成了我的执念,可是这股执念劲,说不清道不明,是因为它的繁华与广阔吗?其实不是的,如今的很多城市并不比它差。
或许是因为是它承载着千万北漂的梦想与热血,那么多的人都在奋斗着,拼搏着,让我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甚至是不合群的。我们都是如此的拼命,为了未来的自己,至少在这一点上,让我们有了共鸣,让万千人海中渺小的我们有枝可依。
也或许是令我确定人生方向的两位前辈在北京,这样能够离她们更近一步,离梦想更近一步。
毛姆说过这样一段话: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磅,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前段时间,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找我玩,我们聊起了关于未来,关于理想的话题,我对她说:“我在给自己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的沉淀时间,完成这边的事后就去北京投靠你了,你可不能不要我啊。”
随之又聊起另一位好朋友小瑾将来有何打算?我说,小瑾,她现在已经在我们当地的一所小学实习教学呢。
朋友却说,咋留在家乡了呢?你去劝劝她一起去大城市呗,小地方有什么好的。
当时听后,心里真的挺恼火的。
我虽然向往大城市去生活,去打拼,没有选择留在家乡,并不代表我嫌弃家乡的小与不发达。
毕竟人各有志,看待生活的意义以及对待自己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我选择去大城市,是出于我的热爱与野心,出于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是骨子中天生的不安分与爱折腾,想要拼尽全力地去证明自己。
而朋友小瑾恰恰是因为喜欢这种清淡、不争不抢的生活罢了。
留在家乡是朋友小瑾的选择,是她喜欢的生活方式。即使身为她的好朋友,我又有什么权利去捆绑她,哪儿来的资格去把自己的喜欢与梦想强加在她的身上。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道路,不可复制、不可粘贴。
网上流行着这样一句戏言:现在年轻人不孝有三,不考教资、不考公务员、不回家乡工作。
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与牵绊扰乱我们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的步伐。
可能我家庭的原因,单亲家庭的孩子,身边的亲戚总告诉我,女孩子家的,毕业了,就留在家里当个老师,也能陪陪你爸,他一个人把你拉扯长大不容易。
左手亲情,右手梦想,那一边都不能舍弃。我有时候就在想,人生最难的就是两全了,鱼与熊掌真的不可兼得。
我是个固执的人,并没有纠结于去还是留,但是我有恐惧,害怕离家远,爸爸发生什么事。可我依旧要按照自己喜欢与憧憬的来。
有纠结两难的时间不如踏上路程,离自己想要的更进一步,争取缩短时间完成它以空出时间陪伴父母。
我是个野惯了的孩子,从小到大基本我想去做的事,我爸没有阻拦过我,全凭自己去做选择。所以,很庆幸有个开明的支持我的老爸。
其实我觉得即使作为父母也无权捆绑我们的人生,安排我们的命运。他们可以为我们的一生负责吗?不能的。
一直服从于父母的安排,如果他们离开了,那我们将近半生的时间该怎么过?因此,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决定自己一生的走向。
这么说或许是我自私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出自于林清玄先生之口:你的环境并不能决定你的未来,你的过程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而是你的心的向往决定了你的未来。
既然未来是那么的神秘与不确定,不如就顺从自己此刻的心意。
无论是选择前往梦想中的城市,还是留在家乡,我们将来都有可能后悔。
去了,亲情陪伴上的空缺以及留在家乡的同龄人都安稳下来,这时后悔了。但是,留了,是不甘心,依然是后悔。
有人会说,可以在家打拼几年再出去也一样啊。
可是有没有想过,社会的残酷之处就在于优胜略汰,过个数年,是令一批年轻人的天下,你已不在年轻,确定还有时间、体力与精力再去拼搏一把。
与其都是后悔,不如活在当下,按照此刻自己的心向走下去。
有那么一句话,生活就是用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因此,是去是留,不如就交给你现在的欲望吧。
我们的坚持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坚持可以决定你的方向,你要往什么地方去走。
文|知言
图|微博@Entropiclife